近期,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向社會資本辦醫釋放出積極信號,明確提出:“鼓勵社會辦醫,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
21日,山東省衛生廳公布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實施意見,放開市場準入,社會資本可自主申辦非營利性或營利性醫療機構,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有專家表示,這意味著醫療行業逐步向社會資本全面放開。
市場準入 數量和規模等原有限制將放寬
山東省衛生廳提出,放開市場準入,放寬對社會醫療機構數量、規模、布局以及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的限制。
鼓勵外資在我省以合資、合作方式舉辦醫療機構。鼓勵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資本在我省舉辦獨資醫療機構,優先審批,并按規定給予優惠政策。
社會資本可直接投向衛生資源稀缺和滿足多元需求服務領域。具體扶持措施上,將探索實行社辦公助、公辦民營等多種辦醫模式,鼓勵企業、慈善機構、基金會、商業保險機構等以出資新建、參與改制、托管等多種形式投資醫療服務業;支持公立醫療機構與社會醫療機構進行合作。
行政審批 項目再壓縮權限下放
社會資本辦醫,需要數量眾多的審批項目,這也讓社會資本辦醫頗多障礙。對此,山東省衛生廳精簡下放審批事項,將社會資本(不含外資)舉辦的各類三級醫療機構設置審批、外國醫療團體來華短期行醫審批、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醫療廣告審查證明核發等衛生行政審批事項,都下放到設區的市級衛生行政部門辦理。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濟南的社會資本辦醫正呈快速發展趨勢。“審批確實更加方便快捷,而且我們也看好這一市場。”近期在濟南西部新開的一家糖尿病專科醫院負責人表示。
多點執業 好醫生流動起來不設人為障礙
民營醫療機構聘請好醫生很難,這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此次中央在決定中提出:“允許醫師多點執業”和“允許民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打破社會資本辦醫的人才瓶頸。公立醫療機構可通過建立合作關系,組織醫師到其他醫療機構執業。鼓勵和支持醫師多點執業。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手段,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
山東還落實新農合定點政策,凡是可以向農民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社會醫療機構都可納入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范圍,不得設置額外條件。經省、市級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為新農合定點的醫療機構,縣級衛生行政部門不再審核,直接納入定點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