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剛
濰坊不是“山東金改”動作最快的,卻是動作最大的。
《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獲悉,自2013年8月7日山東省政府出臺“金改22條”以來,已經有日照、煙臺、東營、濰坊4個地級市出臺地方方案;在日前舉行的濰坊市金融工作會議上,濰坊市委市政府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快全市金融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共計出臺六大板塊、33條的金融創新措施,被業界稱為“濰坊33條”,與此同時,濰坊市金融控股集團(以下簡稱“濰坊金融控股”)掛牌成立,成為“山東金改”首家掛牌的地市級金融控股集團。
山東理工大學商學院金融系主任余萬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山東金改”將金融業作為一個產業發展,各級地方政府之間、金融企業之間的競爭無法避免,其中對于地方政府而言,則是制度創新的競爭;另外,對比全國其他地區“先行先試”的金融改革,山東各地地方政府之間的金融創新競爭,必須爭取上級政府的認可。
濰坊“金控”領先一步
郭樹清開始推動“山東金改”以來,其中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加快組建地方性金融控股集團,在這一點上濰坊市無疑是目前步子最大的。
記者獲悉,原來的濰坊市寒亭區農村產權資本化交易市場正在進行改造,目標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組建山東省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推動農村資源市場化、資產資本化,然而改造資金卻沒有著落。
剛剛掛牌的濰坊金融控股將伸出援助之手。12月18日,濰坊金融控股高級投資經理范錫軍告訴記者,山東省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將“通過濰坊金融控股集團,運用股權投資的方式籌集資金”。
記者獲悉,濰坊金融控股是在濰坊市投資控股集團的基礎上組建而成,濰坊市投資控股集團成立于2012年9月,注冊資本20億元,是濰坊市政府批準設立的大型綜合性國有投資集團,控股了濰坊市國信科技創新投資公司等6家產業類子公司,發起了濰坊市大學生創業基金等5只基金,還參股了濰坊銀行、濰坊市產權交易所等6家金融、類金融企業。
記者獲得的資料顯示,濰坊金融控股的定位是一家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政策性機構,主要是將支撐產業發展的財政資金集中起來,通過市場化運作,與金融機構、資本市場相結合,從而放大財政資金的使用效果,集中力量辦大事。
“傳統的財政專項資金就像是"撒芝麻鹽",對于產業支撐的作用有限。”范錫軍告訴記者,濰坊金融控股將會改變原來財政專項資金無償撥付的運作方式,改為股權、債權投資的方式運作財政專項資金。
范錫軍透露,濰坊金融控股的投資方向主要包括政府引導性的基金,通過組建專項的產業投資基金,引導各類投資基金、銀行、信托等,投資本地產業發展;通過控股、參股地方性銀行、保險(放心保)、證券、基金、租賃、小貸、擔保等金融業態,提升地方金融業的競爭力,推動現代金融業發展等。
“濰坊市每年都有大約40億元規模的財政專項資金。”濰坊市金融界一位人士還透露,自從山東省省長郭樹清開始推動“山東金改”以來,其中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加快組建地方性金融控股集團,在這一點上濰坊市無疑是目前步子最大的,濰坊市能成功邁出這一步也與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政策上減少了以往煩瑣的金融審批手續有關。
地方金融監管并行
按照“屬地管理、責權統一”的原則,山東省地方性金融監管局將主要監管中央駐山東金融監管部門監管范圍之外的新型金融組織和金融活動。
與濰坊金融控股掛牌同時進行的,是濰坊市金融監管局的掛牌,這也是山東省第一家地市級金融監管局。
濰坊市金融監管局與此前已經掛牌的濰坊市金融工作辦公室定位不同。濰坊市金融辦副主任歐永生表示,濰坊市金融工作辦公室的作用在于協調和服務,濰坊市金融監管局的定位則是監督和管理機構,擁有金融監管的執法權。
記者獲悉,目前,濰坊市金融監管局和濰坊市金融工作辦公室是“一套人馬,兩張牌子”。
12月4日,《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監管體制的意見》(下稱《意見》)出臺。《意見》要求山東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都要單獨設置金融工作辦公室,也要掛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的牌子;還規定“市、縣(市、區)金融工作辦公室在規定的機構限額內可列入同級政府工作部門”。
在前述濰坊市金融界人士看來,此舉意味著山東省正式拉開了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序幕,表明按照“屬地管理、責權統一”的原則,山東省地方性金融監管局將主要監管中央駐山東金融監管部門監管范圍之外的新型金融組織和金融活動,譬如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民間資本管理機構等,以及權益類、大宗商品類具有金融屬性的交易場所等。
“地方金融監管局的核心是風險管理。”余萬林表示,山東省地方性金融監管機構將在未來加強基金、信托、民間借貸等方面的規范與監管。
據記者了解,在推進監管機構改革的同時,山東省也鼓勵市、縣政府整合地方金融監管職能,建立規范統一的金融組織與金融活動監管制度和標準,在未來融資租賃、典當、拍賣、股權投資、創業投資、農業保險等都將統一歸口管理。
山東省當地媒體的報道顯示,自2013年5月以來,山東省已經選派了金融系統128名優秀年輕干部到縣級團委掛職鍛煉,但余萬林認為,山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力量薄弱、職能缺位、業務分散等問題很突出”,當前及隨后一段時期之內,“山東金改”還將加強人才引進。
山東省“金改22條”的具體要求是,到2017年,山東省金融業增加值要占到地區生產總值的5.5%以上。目前已經出臺金融創新措施的4個地級市也分別提出了各自的目標:濰坊市的目標是,到2017年濰坊市金融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要達到8%,截至2012年底這一比例為4.8%;日照市的目標是,到2017年金融業GDP占比達到6%,截至2012年底這一比例為4.67;東營市和煙臺市的目標是到2017年金融業GDP占比分別達到6%和5%以上。
記者獲悉,除濰坊市外,山東省出臺金融創新措施的其他三個地級市,都有具體事項在推進。譬如,煙臺市正加快培育法人金融機構,完善恒豐銀行的法人治理結構,并在啟動棲霞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招遠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的銀行化改革,加快全國第一家海洋類專業性財產保險公司的籌建步伐等;東營市也提出建設農村抵(質)押物交易平臺和民間融資征信體系,推動民間投融資健康發展等。
余萬林分析,以往在山東省金融業地位低,與山東省的產業結構有關,過去山東省的重工業比重較大,但從長遠來看,山東的產業調整趨勢明顯,與山東快速發展的民營經濟發展對應的就是對于金融業的支持。
余萬林認為,金融市場此前主要依靠無風險套利,如今這一模式面臨挑戰,隨著利率市場化競爭的加劇,未來金融機構盈利模式將更多依靠風險管理,在風險管理的差異化當中獲利,這也是“山東金改”的未來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