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多年來,山東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標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推動力量,為推進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加快經濟文化強省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民營經濟持續穩步增長 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進入“十二五”時期,山東省委省政府把加快非公有制經濟作為重要內容,納入了“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了力爭非公有制經濟比重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的發展目標。全省非公有制經濟牢牢把握住主題主線,更加注重自主創新、技術改造、節能減排、品牌打造、發展實體經濟和新興產業,形成了一批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重點產業和產品為鏈條、非公有制企業緊密配合的產業集群,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爭創山東發展新優勢、實現經濟文化強省新跨越的征程中發揮了重要生力軍作用。
據山東省委常委、統戰部長顏世元介紹,民營經濟已成為山東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到2013年,全省實有各類民營經濟市場主體達到397.4萬戶,注冊資本金27201.3億元,占全部市場主體數量和注冊資本金的96.3%和54.7%,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和3.2個百分點,與江蘇、浙江、上海、廣東相比居中游偏上水平,增勢相對良好。近年來,隨著山東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民營企業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聯系合作的密切,涌現出東岳集團、華泰紙業、圣泉集團、金城實業等一批在本行業、本領域具有非常重要地位、擁有核心技術的民營企業,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競爭中掌握了主動權,發揮了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為增創山東科技支撐新優勢作出了重要貢獻。
民營經濟已成為山東省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除國有及國有控股以外的廣義的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已超過50%,其中個體私營經濟已經占到40%以上。山東經濟發展的增量部分,有一半以上來自于民營經濟。2012年山東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達54.7%,其中個體私營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43.9%。
民營企業多白手起家 創業雖難堅持不言棄
此次媒體行參觀的企業,大多是白手起家創立的,雖然發展勢頭良好,但創業初期所歷經的種種艱辛卻仍歷歷在目。淄博東岳集團創建于1987年,是從兩臺被國有企業淘汰的舊設備起步,經過27年的艱苦創業,才成長為中國氟硅行業龍頭企業,亞洲最大的氟硅材料產業園區,2007年公司在香港上市。東營昊龍集團董事長袁廷樹的創業經歷尤其豐富,之前和妻子賣過驢肉,還成為招遠玲瓏鎮科技副鎮長,后來響應當地政策回鄉創業,企業發展到今天,已有員工7200人,總資產68億元。華泰集團如今已經是集化工、印刷、熱電、林業、物流、商貿服務于一體的全國500強企業,但在1979年成立之初,僅有56萬元資產和一臺破舊的小紙機,在初期的十幾年發展過程中,華泰集團經歷了沒市場、沒資金、沒原料、沒技術、沒人才等困局,企業面臨重重困難。經歷諸多困難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民營企業,雖諸多不易,卻也恰逢好的時候,改革開放的大好政策使得他們大浪淘沙,成功應對各種難題,屹立于不敗之地。
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從民營企業發展歷程來看,能夠發展到今天,得益于他們在科技創新上的大力投入,只有堅持創新,企業才有了進一步發展的生機活力。東岳所從事的氟硅材料產業,是國防、航空航天等尖端領域,以及我國綜合國力、人民群眾生活所需的關鍵材料,因此,其被列為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扶持。公司牢牢抓住這一機遇,自覺將企業發展與國家戰略、國家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整合人才和技術資源,全力打造了以新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為核心產業的氟硅高新技術產業鏈和產業群。并在863計劃、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等重大科技專項支持下,擁有了一大批自主創新成果,連續打破了多項國外技術壟斷,挺起了民族工業的脊梁。東岳與清華大學自主研發的綠色環保制冷劑,打破國外技術壁壘,實現了對氟利昂的國產化替代,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金城集團下屬子公司金城醫藥根據自身優勢和市場趨勢確定了“大醫藥、大健康”的產業定位,以“打造具有金城特色的醫藥產業鏈”為目標,堅持提升產業層次、拓展產業領域、優化產品結構、提高運行質量的指導思想,靈活運用“三種發展模式”,加強技術研發平臺、產業化平臺及經營管理平臺的建設,加快從傳統頭孢類醫藥中間體企業向高端中間體、特色原料藥和終端制劑生產企業的轉型。華泰集團在發展過程中,高度重視自主創新,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實現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十五”以來,先后投資100多億元,從德國福伊特公司引進四條高檔新聞紙生產線,其中45萬噸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新聞紙紙機,整個工藝流程實現了水的全封閉循環利用,噸紙僅耗8方水,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
雖然山東的非公有制經濟有著良好的稟賦條件和多年來打下的堅實基礎,近年來也一直保持了穩中有升的持續增長態勢,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增速趨緩問題開始凸顯,二是非公有制經濟的數量和質量仍然有待提高。山東非公有制經濟市場主體戶數偏少,資本實力不強,從業人員數量較少這些問題依然突出,究其原因,一是思想觀念不夠解放,有的領導干部思想認識不夠到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態度不夠堅定;二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政策環境尚不盡如人意,政策體系不夠完善,調查顯示,64%的民營企業家認為民間投資遭遇“玻璃門”、“彈簧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缺乏可操作性,難以落地”。對比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先進省份如浙江在減稅減負、政府采購、人才支持、土地保障等相關政策,山東的步子邁得不夠大。
相比外部環境,人才短缺、資金匱乏、創新乏力以及企業家本熱發展激情不足,成為制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內在因素。非公有制企業普遍存在招工難,高端人才更是嚴重短缺。有的企業反應,企業急需引進高層次金融財務和外貿意向人才,一聽說企業在縣級,就取消了意向。資金短缺是長期以來困擾和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貸款需求滿足率較低,近年來信貸規模縮減,致使小微企業融資難度進一步加大。非公有制企業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低的商貿、建筑、制造等傳統產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涉足不多,總體處于產業鏈低端,大多數中小企業創新資源匱乏,能力較弱,創新投入明顯不足。
今年是山東民營經濟的發展年、機遇年,6月下旬,山東省委、省政府將召開民營經濟工作會議,年底前,山東將承辦全國工商聯十一屆三次執委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這“兩個會議”,將其作為倒逼山東營商環境優化、推動民營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的重大舉措來抓。12月份,山東將舉辦全國知名民營企業家助推山東“轉調創”投資洽談會,努力推動民營企業與全國知名民營企業交流合作,加快“走出去”和“引進來”步伐,提升山東民營經濟發展層次和水平,倒逼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實現科學發展。山東省工商聯和省對外交流合作商會也將指導和推動有條件的民營企業積極穩妥開展對外投資合作,提升山東民營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