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6月16日訊(記者 馬正拓 通訊員 鄭軻) 已經在武漢、廣州等城市成功運作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也有望在青島得以實現。記者16日從交運集團獲悉,該集團計劃全面參與建設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先期計劃以藍色硅谷、中德生態園與世園會園區、沿海旅游景點為試點區域,建設400個公共自行車租賃站點,配備自行車5000輛。該項目目前僅僅經過了前期論證,尚未正式立項。
據交運集團董事長劉永康介紹,交運集團在借鑒武漢、杭州等地成功運作模式基礎上,擬參與規劃建設青島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根據規劃,青島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預計總投資5億元,將建成租賃站點2500個 ,推出公共自行車50000輛。項目初期 ,計劃以藍色硅谷、中德生態園與世園會園區、沿海旅游景點為試點區域 ,建設400個公共自行車租賃站點,配備自行車5000輛。“如果項目進展順利,試點區域有望在年內推出可供市民租賃的公共自行車。”劉永康表示。
交運集團在前期調研論證基礎上,還進行了初步的投資測算。規劃初期建設的400個公共自行車租賃站點,以及5000輛公共自行車,首期投資將超過億元。根據國內其他城市的運作模式,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將采用辦卡租賃的方式。根據青島市常住人口數量、人口密度及游客數量,預計辦卡量約在30至50萬張。
劉永康介紹,讓游客通過騎行公共自行車,延長在青逗留時間,深度感受島城歷史文化和山海景色,從而拉動青島旅游經濟發展。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可與本市已開通的都市觀光巴士綠色環保線、藍色暢想線和紅色夜景線有機結合,解決旅游“最后一公里”問題,成為青島旅游的“城市名片”。同時,建成的公共自行車停車棚也將成為島城前海一線亮麗的風景線,為游客提供旅游咨詢、客房預訂、票務代理、公交查詢等綜合服務。
初步測算,如果青島市的公共自行車數量達到50000輛,一年可以節約12070噸標準煤,節約燃油成本7350萬元,碳排放量減少26000噸。
調查
目前自行車道多設市區外
2011年,原膠南市在濱海大道沿海一側綠化帶中,建起長約13公里的自行車休閑專用道,成為青島市首條、也是最長的一條自行車專用道。2012年,嶗山區在海爾路兩側建設了6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2013年,嶗山區又在濱海大道擴建工程中沿線增設了1.5米寬、共計4公里長的自行車道。此外,大沽河堤頂道路、張村河河道治理等項目中,都提出了建設自行車道的計劃。
記者日前探訪發現,目前已經建成的自行車道,基本上都設在市區外,遠離城市中心,因而利用率并不理想。有市民認為,這是由于目前青島市的自行車道還不成體系,隨著自行車道的越來越多,利用率也會隨之提升。但也有市民認為,自行車在青島市難以普及,除了市區地形起伏較大的因素外,與配套設施不完善也有很大關系。
鏈接
青島186億元打造低碳交通
目前青島市已被交通運輸部列為全國第二批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建設,將有助于加快實現交通節能減排目標。而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建成以后,島城將形成“公共自行車+公交車”的綠色低碳出行方式,提高公交出行分擔率,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不斷提升生活品質、城市形象。既能有效緩解交通擁堵、停車位不足、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發展問題,又可有效解決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打造無縫銜接、零換乘的出行環境。
事實上,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僅僅是本市打造低碳交通的其中一個嘗試。記者獲悉,去年2月,青島市被交通運輸部列為全國第二批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試點城市。隨后,青島市成立了市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并編制完成了《青島市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城市試點實施方案》。
2012年年底,上述方案正式獲交通運輸部批準,這標志著青島市試點工作正式進入實施階段。根據實施方案,青島市將在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領域重點推進33個試點項目,涵蓋城市公共交通、港航、道路運輸、高速公路、機場、交通信息化等領域,試點項目計劃總投資186億多元,以城市公交、港口裝備、路網優化、智能交通等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