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丁捷
城市需要公廁,可公廁建在哪里才合適?公廁選址,如何保證既能提供“方便”又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記者日前從歷下區城管局了解到,因為建完后遭到居民反對,省城有的移動公廁只能遷移到較為偏僻的地方,利用率因此大打折扣。
兩座公廁曾被迫遷移
解放路和二環東路路口西南角一處廣告牌下,不久前建了一座移動公廁,不少市民發現,這座公廁還沒啟用就悄然移走了,只留下一個淺坑。
“建了沒幾天就拆了,拆了有半個月了。”17日,在甸柳莊等公交車的市民崔先生告訴記者,這個路口人流量車流量都很大,的確需要一個公廁。
記者注意到,廣告牌下的人行道上,還保留著公廁移走后留下的痕跡:一個深約20厘米的淺坑無人填埋,淺坑中裸露著排水管的接口。
“這不是浪費人力物力嗎?”居民孫先生說,建公廁應該事先考慮周全,不能這么折騰。
與此同時,某論壇上題為《廁所建得快撤得也快》的帖子也引來了網友吐槽,網友“寒假”透露,旅游路與洪山路路口附近一處公廁也是剛建好就拆了,“人家都說政府真有錢”。
遭反對只好遷至遠處
歷下區城管局一位工作人員承認,這兩處公廁的確是剛剛建起來沒多久就遷走了。解放路與二環東路路口這處公廁建設完畢后,水電還沒通上就有廣告商找到城管部門,提出不愿意公廁建在廣告牌前,這處公廁最終遷移到了姚家莊以東,18路車終點站附近。
這位工作人員說,旅游路與洪山路路口這處公廁,也是因為遭到反對才遷移的,這處移動公廁遷移到了全運村龍鼎大道附近。
這意味著,兩處公廁本來建在人流車流較為密集的地方,后來因為遭遇反對只好遷移到了遠處。歷下區城管局這位工作人員承認,相對于當初選定的位置,公廁建在較遠處,利用率肯定要低一些,但是有人反對他們也沒什么辦法,“有一戶居民不同意就難建。”
因為建公廁引發的糾紛,在其他區也存在。今年上半年,天橋區環衛部門打算在三角線街建一座公廁,就引來了強烈反對,居民主要是擔心公廁散發出的臭味影響生活。
“現在公廁都是水沖的,不是居民想象的那種老式廁所了。”天橋區環衛管護中心一名工作人員說。
建公廁有硬性任務
在市區插建公廁,明知道可能遭到反對,各區城管部門也很無奈。一名知情人士坦言,建公共廁所有硬性任務,每年都要建設一定數量,這個指標是依據多少平方公里、多少人口范圍內建多少公廁確定的,濟南市的公廁數量遠達不到居民的需求。
不過在城市建成區建設公廁確實很難,尤其是像大明湖周邊、趵突泉周邊這些區域,都是需要增加公廁的地方,但是找到合適的地方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