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崔榮杰
誠基中心的商鋪除了公攤面積大得“超乎想象”,部分購買了地下一層商鋪的業主還發現,買的時候被告知有兩層的地下部分,突然又多了個“夾層”,原本購買的地下一層商鋪,變成了地下“二層”。業內人士介紹,如果“夾層”不符合規劃,可能影響該樓業主辦房產證。
買的負一層,咋成了負二層
“我當時就是想買負一層,在電梯邊,這樣顧客走下電梯就很容易看到我的鋪子。”購買了負一層商鋪的業主徐女士說起來十分激動,因為她近日到商鋪去實地查看的時候,突然發現,在地面和自己所購買的地下一層之間,突然出現了另外一層商鋪,也就是憑空多出個“夾層”。
“這樣的話,地下實際上由兩層變成了三層,我由負一層變成了負二層。”徐女士氣憤地說,由于兩層變三層,自己商鋪所在的樓層走廊高度非常低,一個中等身材的人站在走廊里,抬手就能摸到天花板,讓人感覺十分壓抑,同時也導致自己商鋪的位置變得不好。
“夾層”是規劃還是加蓋的
從徐女士的合同看,對層數和層高都有明確規定:該商品房的用途為商業用房,層高3.4米,建筑層數地上12層,地下2層,從該合同內容上看,未體現“夾層”。
那么,這個“夾層”是原來就有的規劃,還是后期加上的呢?就此,記者也采訪了售樓處。
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夾層”是附屬于負一層的,原來規劃就是如此。
但徐女士說,自己不但在合同上找不到有關夾層的規定,在購買過程中,售樓人員也絲毫沒有提到夾層的事情,他們告知的就是地下有兩層,而且現場的公示內容上,也沒有體現這個“夾層”,應該是后期加的。
若私改規劃,出事誰擔責
為了驗證徐女士所說的情況,記者4日再次來到位于和平路的誠基商鋪實地查看。
在商鋪的東邊部分,走下通往地下部分的電梯,一眼就可以看見,在地下兩層商鋪之間,還有一層商鋪,這層商鋪的層高很低。
隨后記者來到中間的這層商鋪,個子不高的記者一伸手,不用太費力就摸到了走廊的天花板,讓人感覺很壓抑。
同樣,在此之上的一層,走廊層高也是同樣高度,廊頂同樣“觸手可及”,如此高度,對于后期的商業運營極有可能帶來不利影響。徐女士說,她的“負一層”到了中間的位置,那么地下的最上面一層,就是“夾層”部分。
從現場的情況看,由于夾層的產生,地下實際就變成了三層。
徐女士等業主擔心,如此設計和施工,與售樓人員介紹和自己預想中的地下商鋪形象截然不同,感覺受到了“欺詐”,同時她也擔心,這種情況,會對消防安全等帶來不利影響。有的業主甚至擔心,如果是開發商私改規劃,是否考慮過質量風險?是否會帶來房屋結構和承重等方面的危險?包括對后來的供暖通風等,是否也會帶來不利影響?
多個“夾層”,房產證能辦嗎
如果這個“夾層”未經審批,是后期違規加上去的,那么可能會帶來產權辦理方面的問題。
4日,記者就此事也咨詢了產權登記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果這個夾層不是規劃的,而是后期加上的,那么不僅夾層商鋪難辦房產證,由于違反規劃建設,整個樓的產權辦理恐怕都要受影響!瓣P鍵要看是不是規劃允許的!痹撠撠熑藦娬{。
4日,記者也就此事再次聯系了山東誠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想就夾層是否有規劃等相關問題進行咨詢,但工作人員表示領導不在,截至記者發稿時,公司方面也未就此事向記者做出解釋。
問題一籮筐,開發商為啥不回應
連續兩天,記者對誠基中心商鋪的采訪中,市民反映了大量問題,包括“夾層”是否有規劃?商鋪的公攤率到底是多少?未來的招商情況如何?合同是否存在欺詐?對于業主反映的這些問題,都需要開發商做出回應。
在采訪中,記者也兩次聯系了開發商,相關工作人員均表示領導不在,對此問題自己無法做出答復,表示會向領導匯報。
但在兩天采訪中,記者均沒有得到開發商對相關問題的答復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