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集鄉(xiāng)位于商河縣以東,當地人多地少,鄉(xiāng)里青壯年勞力紛紛選擇外出打工,剩下的大多是留守兒童和老人。日前,本報記者和濟南市城管局、濟南體彩的工作人員一起,來到孫集鄉(xiāng)中心小學,通過在此支教調研的山東建筑大學“關愛留守兒童”服務隊,了解到了這些留守兒童的心聲,并為他們送上了學習和生活用品。
早晨六點就跑到學校只為和隊員們一起聊聊天
孫集鄉(xiāng)位于商河縣城以東10公里,當記者一行人趕到孫集鄉(xiāng)中心小學時,已經是中午12點,本來以為學校內早已經是人去樓空,沒想到一下車就看到教學樓大廳內人頭攢動,幾十個孩子正和山東建筑大學的志愿者一起打打鬧鬧地游戲著。
山東建筑大學“關愛留守兒童”服務隊一隊隊長蔣云杰告訴記者,服務隊共有31人,7月16日就來到了孫集鄉(xiāng)中心小學,義務為留守兒童授課,吃飯、住宿都在教學樓內。到達孫集鄉(xiāng)的第一天晚上,由于擔心隨身物品丟失,隊員們臨睡覺前鎖住了教學樓的大門。沒想到第二天早晨6點不到,他們就聽見樓下有響聲,下樓一看五六個孩子正通過教學樓大門門縫向內鉆。“后來這些孩子告訴我們,在家里連聊天的人都沒有,所以早晨就早早起床跑過來了。”
分別太久,和父母在一起的感覺已淡忘
在一星期的活動中,前兩天的一堂作文課最讓隊員們難以忘懷,當時隊員們出的題目是《感恩的心》,讓學生寫出對父母的感恩之情。“這些孩子長時間遠離父母,有些難免會怨恨,我們想通過這篇作文,讓他們憶起和父母最美好的時刻。”一位隊員告訴記者。
然而真正看到學生們的作品,隊員們感覺有些失望,因為從這些作文中看不到孩子們和父母們之間的濃濃親情,大部分作文的意思都是“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爸爸知道后電話里沒有罵我,我很感恩。”“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父母沒有罵我,我很感恩。”
后來,曾經有隊員專門找過學生們詢問,有的學生就坦言,“離開爸媽時間太長了,原來在一起的事情真想不起來了。”
最大的愿望,一家人能在一起吃頓飯
一星期時間轉眼就過去了,前天是蔣云杰等人在孫集鄉(xiāng)中心小學的最后一天,大家決定和學生們最后歡聚一次,他們湊錢從附近食堂訂購了一些飯菜,直接擺在教室里。
飯菜盛好后,隨著一聲“吃飯”令下,60多個孩子同時開動,歡聲笑語響成一片。記者注意到,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的孫鋒清是學生們中最活躍的一個,當被詢問飯菜和家里的相比如何時,孫鋒清直接回答:“差點,味道一般,但我喜歡。”孫鋒清告訴記者,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爺爺奶奶又要忙著下地和操持家務,他經常自己吃飯,這次和這么多同學一起吃,讓他感覺很熱鬧,吃飯也不是那么無聊的事情了。“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吃頓飯。”
隨后,濟南體彩中心的工作人員又為孩子們送上了筆記本、鉛筆盒、圓珠筆等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