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晚上7點35分,延誤1小時15分鐘的廈航MF8190呼和浩特至濟南的飛機上,已經餓壞的乘客狼吞虎咽地吃起并不可口的航空餐。不過,這頓飯卻不是在天上吃的。由于航空管制,這個航班一直沒起飛,空乘無奈先把晚餐發給了乘客。
這兩個月,像這樣的航班延誤尤其嚴重,甚至被調侃為“飛機不晚點才不正常”。全國已多次出現因延誤造成的機場群體性事件。
飛機為啥老晚點?天氣原因是托詞嗎?“流量控制”、“航空管制”到底咋回事?記者日前采訪了空管、機場和航空公司,為您解密飛機晚點背后的那些事兒。
本報記者 廖雯穎 實習生 盧圣潔 殷仁允
兩頭大晴天何來“惡劣天氣” 低云側風雷雨都影響起飛
“又晚點了!”7月12日,濟南市民孟女士乘飛機從濟南飛西寧,原定晚上7點50分抵達的飛機晚點三個多小時,等下飛機取行李已是半夜一點多。
飛機晚點的解釋大多是“天氣原因”和“航空管制”。令很多乘客不解的是,有時候明明機場天氣晴好,目的地天氣也不錯,哪來的“惡劣天氣”導致晚點?是不是航空公司忽悠人?
“航空對天氣的要求和大家肉眼觀察到的天氣不一樣。有時候起飛和降落的地方天氣都不錯,但是航路上某個區域出現惡劣天氣,又不能繞路走,那就得推遲起飛。”山東航空一位機長告訴記者,“航路上的低云、側風、雷雨區都可能影響飛機起飛。”
據統計,今年入夏以來,國內機場大范圍航班延誤主要就是受到雷雨、大風等惡劣天氣影響。以首都機場為例,去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平均每3.2天一次雷雨,今年幾乎成了天天都有。僅7月8日,國航就因雷雨取消了232個航班。
“根據資料,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全國航班晚點的原因中,天氣因素約占10%。而到今年上半年,天氣原因已經達到25%左右。其中山航上半年因為天氣影響出現的延誤甚至超過了40%,比如1月份濟南有20多個霧霾天,有時全天飛不走一班。”山航副總經理姜成達說。
天高任鳥飛,為何還要管制 我國民航可用空域僅占20%
導致飛機晚點的諸多原因中,最令人不解的就是航空管制。俗話說“天高任鳥飛”,天空那么大,難道也需要管制?
實際上,民航飛機在空中就如同汽車在地面一樣,必須按照規定的航路、在限定的高度飛行,飛機間也要保證一定的高度和距離差。“同一時間、同一航路的航班數量受限,當數量超限時,后面的飛機就需要等待。”民航山東空管分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
據介紹,目前中國的空域管理權屬于空軍,民航部門只能在空軍的允許范圍內使用空域,隨時接受空軍管理。“當前民航可用的空域也就20%-25%。”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近十年來,北京、上海、廣州三大機場飛行流量每年卻遞增10%以上。航空公司以山航為例,今年上半年共執行航班60440班,同比增加了12.71%。航班激增,航路就那么多,天空就免不了“堵車”。
此外,航班增多,機場也面臨超負荷運轉。“一個機場的起降能力是有限的,濟南機場單小時進出港架次每小時23架次,最高才30架次,超過就得進行流量控制。”民航山東空管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空軍活動也是航空管制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大體占到造成航班延誤的10%左右。由于軍事演習等活動涉及國防機密,往往來得突然,管制員無法提前預知,導致途經軍演空域的所有航班都受影響。由于信息是從管制員到機長到乘務人員單向傳遞,當上游對信息采取保密措施,下游的乘務人員也無法跟乘客詳細說明延誤原因,只能以“航空管制”泛泛代之。
事實上,現實中天氣、航空管制等原因通常彼此疊加影響,造成延誤連鎖反應。“一架飛機一天通常要飛6-8個航班,如果早上的第一班就受管制,接下來的航班都可能受影響。”山航副總經理姜成達說。
關艙才說晚點演的哪一出 此前算準點,如今為搶復飛先機
而對許多乘客來說,飛機晚點已是苦事,進入機艙坐好之后飛機遲遲不飛,就更令人痛苦。
記者了解到,此前,民航部門對航班準點率的統計,是以艙門關閉時間而非起飛時間為準,只要關閉艙門,即使飛機延誤也不會歸咎于航空公司,但現在這一規定已經改了。
姜成達說,現在航班正常率有兩個標準,只要起飛和落地時間中任何一個不晚于計劃時間就算正常航班。而且,現在正常航班并不要求嚴格卡點,比如北京、上海等大機場允許20至30分鐘的延誤,濟南等中小機場允許15分鐘的延誤,只要不超出規定時間均不算晚點。
標準既然已經修改,為何還是有不少乘客在機艙內等待晚點飛機起飛?
對此,山東航空上述機長向記者解釋,只有關閉艙門后,機長才能向管制員申請可飛,不關閉艙門,機組就沒有資格被編入等候起飛的機隊中。為了爭取排在待飛前列,機組即使已經獲悉飛機將會因天氣或管制晚點,仍然會讓大家按時登機。因為一旦解除管制或惡劣天氣消除,必定會有不少航班擠壓,留給每個航班的起飛時間十分有限,如果不提前做好起飛準備,就只能重新排隊。
“實際上,比起讓乘客在候機樓等待,在機艙等待肯定更消耗成本,發動機需要不停工作確保機上空調運轉。”上述機長說。
晚點后給個準信有多難 機長有時也不知詳情
“航班晚點了,我就想知道我還得等多長時間。”對很多乘客來說,遭遇航班晚點,最能安撫情緒的就是明了延誤原因和何時能起飛。然而,得到的答復往往語焉不詳。
對這一問題,姜成達也有些無奈:“航班延誤有時候無法提前確定延誤時間,比如天氣原因,天氣預報部門提供的信息也未必準確,何況天氣非常多變。”
一位機長也說,每當流量控制,飛行員一般只知道過某個走廊口多少分鐘一架,管制員不會說要控制幾個小時。又比如軍方活動,也不會提前告知結束時間。“作為機長,我們有時候也不知道何時能起飛,又怎么能通知乘客呢?”
“如果能提前三小時預知飛機將晚點一個半小時以上,我們會通過客服平臺以短信方式告知旅客,同時在官網和官微上發布信息。”山航地面服務部黨支部書記李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