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7月30日訊據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生活頻道《生活幫》報道,現在是夏天了,天氣比較熱,稍微運動一下,就會出一身的大汗,喝個飲料,像果汁、可樂什么的,補充一下水分,就成了不少人的選擇了。不過,最近有不少觀眾反映,說賣給孩子的飲料有問題。
最近,有不少孩子家長打來電話反映,說他們那有賣得特別便宜的飲料,只需要幾毛錢就能買一瓶,最主要的是孩子特別愿意喝。
孩子家長們的懷疑有道理嗎?為了探究事情的真相,記者在省內多個城市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發現,花幾毛錢買一瓶飲料很常見。
這是濰坊市一家銷售便宜飲料的商店,在這家商店,幾毛錢一瓶的飲料很常見。據這個店主反映,像這種便宜的飲料,大多都是被小孩們買去的。
“孩子沒有錢,拿一塊錢還得想買好多樣,分著買。就這樣,有好的,有孬的。最多也不就掙這五毛嗎?。”
雖然這家店主一再聲稱,銷售這樣的飲料不掙錢。但是正是憑借孩子們貪圖便宜的心理,這樣的飲料也就有了很好的銷路。記者在這家家商店里看到這樣一瓶店主標價是五毛錢的飲料,雖然生產日期已經模糊不清了,但是店主卻一個勁的說質量沒問題。
“都是近期的,反正買的多,一天就凈了。”
每當記者對這種飲料的質量問題提出質疑時,大多數店家也都會做出類似的保證。當記者詢問這樣的飲料是否能喝時,店主說的很隱晦,勸說記者最好還是少喝為妙。
“就像咱吃的那個肉串什么的,你感覺好,不也是都吃。這不都是一個道理。汽水偶爾喝點兒就行了,別天天喝就行了。”
這個飲料究竟是怎么生產的呢?經過一番努力,記者聯系上了生產飲料的工作人員。
“價格七元一提。”
當記者提出去工廠看一下貨時,工作人員卻極力阻撓,推說現在已經停產了。
老板:“停電、停產了。”
調查:“便宜飲料”里面裝的啥?
工作人員說了,想買飲料沒問題,經銷商那有的是,不過總公司已經停產了。那么這些便宜的飲料,究竟是怎么生產的呢?這瓶子里面到底裝的啥呢?有觀眾說了,我們德州也有這樣的飲料在德州的一些小商店,記者發現了另外一種牌子的便宜飲料,價格也是幾毛錢一瓶。據店主介紹,顏色鮮艷、價格便宜成了這些飲料的主要賣點,而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也成了購買的主力軍。那么,這些五顏六色的飲料里面究竟裝的什么呢?
“水調的吧,咱弄不清,也許就那么會事,反正喝是沒事。”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店主都聲稱他們只負責銷售,這些飲料都是供貨商自己“送貨上門”,因此他們也不知道是怎么生產出來的,是否符合國家標準!
“現在小孩們,人家大人知道的,也不讓他喝,也就小孩們,偷偷摸摸拿三毛五毛,來買個這個,現在大人都教孩子,誰讓你買這個。”
不過,也有店主說這些標明葡萄、檸檬等“字樣”的飲料,大都不含有果汁成分。
“這個不是果汁,是廠子里自己配的。”
有位店主聲稱以前幫人做過這種飲料,但是由于沒有取得正規的生產許可證,后來被查封不讓干了。據她說,這種飲料加工做起來很簡單。
“這個東西就是水加上色素兌的,水就是咱們用的那井水。”
這位店主介紹說,由于小作坊很難獲得有關的證件,一般都是偷偷摸摸的干,因此制作過程中的衛生,以及成品的質量都很難得到保證。
“深水炸彈(飲料一種),弄到水里就變顏色,這個不復雜,干這個玩意得偷著做,這是地下工作者,這個賣得很火,賣得很快。”
店主還說,“無證”小作坊生產這種飲料的成本很低,因此生產飲料的黑作坊都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這個東西肯定是暴利,絕對是暴利。進價是三毛五,肯定是暴利。”
刨根問底:便宜飲料究竟便宜在哪?
批發價三毛五一瓶,這真是讓人大跌眼鏡啊,那么這些產品究竟質量如何,符不符合國家規定呢?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了解到,零售五毛錢左右的瓶裝飲料之所以賣得火,就是因為價格便宜。
“便宜,小孩拿三毛五毛就能買。”
不過,有很多銷售便宜飲料的店家告訴記者,雖然這些飲料價格便宜,但是質量沒法保證。
“孬啊,就是質量不好。”
有的店家直接說,他們也注意到很多便宜飲料上連個生產日期都沒有。記者注意到,有兩款名字分別是可樂、檸檬的便宜飲料,雖然他們的顏色不一樣、名稱不同,但是配料成分卻一模一樣。配料表標的是蛋白糖、檸檬酸、凈化水、香料等。那么這種情況,國家標準允不允許呢?
按照國家規定,今年1月1日起,《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正式實施。我國對食品營養標識啟用強制性標準,最小包裝上都必須標識營養標簽,不規范的不得銷售。
濟南市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劉慶年說,“配料含糊,沒有注明是哪種添加劑。像這個就沒有營養標示,這屬于違法。”
其中一款叫“檸檬”果味飲料,質量標準是GB/T10792-1995,而最新的碳酸飲料(汽水)國家標準中明確標注,這一國標已經被最新的GB/T10792-2008代替了。
按照已經被代替了的國家標準生產飲料,生產日期也沒有標注,配料表也沒有詳細的標出,就這樣的飲料能喝嗎?
劉慶年說,像這種產品沒有生產許可,國家是不允許他生產的,不光是不合格的產品,他就是一個假冒偽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