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開學季將至,市北區王先生告訴記者,他三歲的孩子想到小區內的配套幼兒園上學,但幼兒園卻遲遲不開,早就建好的幼兒園里空無一人地荒廢著,李先生和其他業主非常焦急。為什么建成兩年的幼兒園至今未開園?近日,記者就此事進行了走訪調查。
業主 配套的幼兒園遲遲不開園
8月26日,記者來到王先生所說的小區了解到,該小區一期樓盤2009年交房,幼兒園與二期一起于2011年6月份建成,但是一直沒開園。小區里共有兩個幼兒園建筑,東區的幼兒園是個三層小樓,沒裝修,屋門用木板擋著,一樓有兩三個房間住著小區的保潔人員,還有小區內、外的人在空房間內打網球、乒乓球。
王先生有個三歲的兒子,買房子的時候,王先生就看中了小區內的教育配套設施,“有幼兒園,還有中小學,孩子上學方便。”但是自從去年8月份入住小區以來,建好的幼兒園沒有要開園的動靜。王先生的兒子只好去了另一小區的幼兒園,“那個幼兒園比較遠,每天接送要兩個小時。而且幼兒園比較小,孩子很多,老師顧不過來。”該小區附近的居民小區很多,幼兒園只有兩三所,供不應求。
眼看新學期將要開始,而小區內的幼兒園依然沒有動靜,小區組織了簽字聯名活動,共有400多名業主簽字,要求開發商盡快開園。“這已經不是業主們第一次找開發商協商了。”據王先生介紹,自從去年年底,小區業主就聯合起來給開發商施加壓力,除了找開發商當面協商,還有很多業主拒交物業費。“我們也不想做出過激行為,但是幼兒園開園的事情一拖再拖,孩子上不了幼兒園,我們家長都快急死了。”
開發商 正尋找合適的辦園教育機構
記者聯系到小區開發商,工作人員表示一直在做工作,也希望通過媒體與業主溝通。開發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提高小區的品質,幼兒園場地建成以來,我們一直在與一些高端的教育機構接洽,希望他們能入駐小區辦園。去年聯系了一家全國辦園的教育機構,但是因為業主表示收費太高,在網上發帖抵制,所以就放棄了。選擇幼兒園單位,然后接洽、協商,再與業主討論,要用很長時間。”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地產開發商,希望小區幼兒園場地賣個好價錢,“建設小區的投入很大,建設幼兒園更是認真謹慎,所以投入的資金、人力很多,把幼兒園賣出去,我們希望起碼收回成本。但有資質、有資金的幼兒園教育機構不多。”
“而且并非我們接洽的辦園機構都愿意來我們小區。”據了解,教育機構方面在選擇辦園場地時,一般會考慮自己的辦學能力以及小區地段、房屋租賃價格、場地面積、用地性質、教室間數等各種因素。連續接洽兩個辦園教育機構都沒有成功,工作人員表示,“這要歸因于我們一開始的定位和業主的需求有偏差,我們在黃島的一個樓盤就沒有出現業主抵制高端幼兒園入小區的行動。我們已經在和政府協商,基本達成了合作意愿,希望能辦成公辦幼兒園。”
區學前辦 政府或將出資接管此幼兒園
記者從市北區學前辦得到證實,政府與該小區開發商的合作意愿已經達成,如果能夠簽署協議,將由政府出資租賃配套幼兒園園舍,出資裝修、配備辦園設備,辦為公辦或公辦性質幼兒園。
市北學前辦主任告訴記者,現在青島小區內配備的幼兒園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出讓地,幼兒園的產權歸開發商所有;一種是劃撥地,幼兒園的產權歸政府所有。而此小區的情況,屬于第一種。那么幼兒園規劃決定權就在開發商手里。今年該小區開發商才和政府教育部門接洽,而協商事宜、裝修事宜也需要很長時間。
記者走訪調查了解到,青島市新建小區內的幼兒園建成之后閑置一兩年的情況比較普遍。家住市北區的鄭先生說自己小區的配套幼兒園閑置了四年,“守著個小區內幼兒園不能上,我們孩子去小區外面的民營幼兒園上了三年。”
小區內幼兒園的建成開園要經過開發商、政府相關部門、辦園教育機構、小區業主的各方合作協商,其中涉及的問題較多,協商起來較為繁瑣,且容易“斷裂”。所以小區內幼兒園從規劃建園到真正開園上課,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為解決幼兒園空置現象,《青島教育規劃綱要》和《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學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從2011年起規劃建設的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用地一律政府劃撥,由建設部門統一建成后移交教育部門辦成公辦園。而有市民對這些政策能否很好的實施表示擔憂。文/圖 見習記者 劉秀 記者 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