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北京消息日前,國務院醫改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我國將在部分省份試點跨省就醫即時報銷。按照“十二五”醫改規劃,2015年將全面實現省內異地就醫即時報銷,初步實現跨省即時報銷。
我國的基本醫保體系已經覆蓋了95%以上的人口,雖然老百姓看病報銷的比例在逐年提高,但是對于異地就醫的人來說,想實現即時、足額報銷還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四川的汪大爺退休后來到山東聊城,和獨生兒子一起過。去年汪大爺得了癌癥,在異地住院,醫保報銷難倒了他。
今年汪大爺已經是第六次住院了,到現在第一次的醫藥費才剛剛報下來。住在汪大爺隔壁病房的樊先生,同樣是異地就醫,但醫療費的報銷問題就容易多了。樊先生是河南范縣人,他們家鄉的新農合與聊城人民醫院實現了互聯互通,住院費在醫院就可報銷,還能和當地患者一樣“先看病后結算”,住院不用交押金,只需支付個人應該承擔部分。
樊先生所享受的“跨省就醫即時報銷”,是在少數地區試點的區域聯網或點對點聯網。要實現跨省就醫即時報銷,首先需要以省為單位,統一籌資水平和報銷政策,建立省級醫保信息平臺,實現省內異地就醫即時報銷,在此基礎上,各省級平臺再與國家醫保信息平臺連接,實現跨省就醫即時報銷。
當前面臨的難點在于,各省之間還沒有實現醫保信息互聯互通;基本醫保統籌層次低,大多以縣市一級為統籌單位,普遍沒有建立省級結算中心;醫保報銷范圍和報銷比例各地存在較大差異。跨省報銷還難在屬地化管理的醫保制度,流動人口一般都是從經濟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流動,各地醫療價格有較大差距,一些欠發達地區醫保部門擔心,異地就醫會導致醫保基金超支。
國務院醫改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實現異地就醫即時報銷需要從制度政策、信息系統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加以解決,今年內我國將在部分省份試點跨省就醫即時報銷。據央視
相關新聞
我省17市實現異地就醫即時結算
商報濟南消息(通訊員范粟記者崔艷紅)昨天,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舉行了三季度新聞通報會,三季度山東省重點群體就業呈趨好勢頭,社會保險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補助標準由月人均60元提高到65元,全省17市之間實現異地就醫即時結算。
據山東省人社廳介紹,截止到9月底,全省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86.8%,高于85%的預期。據對全省1800家企業失業動態監測,就業人數比去年底增加2.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也穩中有降。
今年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失業保險金標準平均增加100元,分別達到830元、780元和730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補助標準由月人均60元提高到65元。社會保險制度建設逐步完善。將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有關待遇納入統籌。研究了養老保險結余基金保值增值的意見,全省17市之間實現異地就醫即時結算。
原標題:跨省就醫即時報銷年內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