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近期推出“慢行濟南”欄目,邀請市民曬曬自家門前的“狹窄人行道”。連日來,市民陸續為本報打來80余個電話,反映自己遇到的人行道行路難的問題。濟南的慢行交通到底存在什么問題,昨天槐蔭交警大隊副大隊長陳佳帶領各中隊長也通過步行和騎行的方式,親身體驗轄區慢行交通。體驗之后,交警們最大的感受是:步行不容易,騎自行車就更困難了。 本版文記者朱彩玲陳晶實習生蘭志遠 圖/記者劉暢
小緯六路
騎車交警機動車道上 與汽車混行
10月31日上午9:40,濟南市槐蔭交警大隊的各中隊長,騎著自備的自行車從槐蔭交警大隊出發,為了能更深入的體驗“綠色交通”,一行人便裝出發。記者隨行記錄了整個活動過程。
剛行至小緯六路,一行人就發現了實行“綠色交通”的難點之一。小緯六路是一條由北向南的單行線,整條道路由一條機動車道、東西兩條非機動車道以及兩條抬高式的人行道組成。可記者眼前的這條道路根本沒有什么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之分,只有一條擁堵的機動車道,東側的非機動車道被停放的機動車占滿了,人行道也被小吃、水果攤等各種攤販占了。交警騎行隊只能在機動車道上與汽車混行在一起,因為道路擁堵,機動車鳴笛聲不斷,現場一片混亂。
槐蔭交警大隊副大隊長陳佳說:“目前停車問題確實是一個難題,非機動車道被占用,使得非機動車只能被動的跟機動車搶道,非機動車主的人身安全很難得到保障,這是推行‘綠色交通’的難點之一。”
經六路
沒地兒停放自行車 也是一大難題
度過了小緯六路這個老大難路段,騎行隊伍進入經六路又遇到了別的問題。雖然當時已經到了10點左右,但經六路還是出現了一個擁堵高峰。記者所乘坐的汽車被堵在了路上,只能看著騎行交警們從身邊呼呼騎過。“雖然經六路上的騎行感受也不太好,自行車道被占用了,只能在機動車邊上穿行,但在這種擁堵的路段上,騎車還是要比開車快不少。”
從經六小緯六路路口至省立醫院南門一共一站地的距離,開車走了將近10分鐘,而騎行的隊伍兩分鐘便到了目的地。“在早晚高峰時段以及短距離路段,騎行還是最好的一種出行方式,但目前最根本的問題,就在于騎行的舒適度太差了,尤其是一些次干道,騎行者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一位體驗者告訴記者。
一行人到了省立醫院南門又遇到了推行“綠色交通”的又一難點。路的兩邊畫滿了停車位,卻沒有一個是專門的自行車停車場。“這就是‘仗車思維’,所謂‘仗車思維’ 就是太過看重車輛的出行、停放位置,而忽略了更多不開車的人的出行問題。這一問題,和諧廣場那邊就做的很好,他們取消了15個停車位,并把這15個停車位用來停放自行車和電動車等,大概能停放300輛。”槐蔭交警大隊經七路中隊長郭風雷表示。
經六路
步行交警體驗者 只能在車流中穿梭
體驗完騎行,槐蔭交警大隊的民警們又體驗了一下步行。“其實,我每天都步行上下班,每天都要走人行道,我發現,在一些道路上想走人行道實在太難了。”槐蔭交警大隊宣傳科民警李福芳告訴記者。
在經六路上,人行道已經被各種攤販占得滿滿當當,交警體驗者想從人行道上通過,就要越過層層障礙,所以最后只好放棄人行道往非機動車道上走,而此時,非機動車道上也已經停滿了機動車,無奈的交警體驗者只好一會兒在機動車道上走、一會兒在人行道上走。“哪里還有人行道啊?都被占滿了。”一位交警體驗者很無奈地說。
雖然這邊人行道被占了,但畢竟還有人行道,而在經六路的另一側,人行道走著走著就沒了,因為道路拓寬時的一些障礙,人行道的位置被各種門頭房的臺階所代替,無奈之下,體驗交警只好在路邊停放的機動車間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