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報記者 李泳君
2012年2月底,棗莊市住建局在渴口繩廠宿舍貼出拆遷通知,稱該片區域劃歸到一棚戶區改造工程范圍之內,要求符合條件的住戶搬出。協商之后,繩廠宿舍里的住戶李建東便與棗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簽訂了房屋征收貨幣補償協議。可是今年李建東卻發現,原本他們家房子的位置沒用于棚改,卻變成西沙河治理項目的景觀綠化帶。
簽了棚改協議,最后卻成了景觀帶
“之前是爸爸單位分的房子,我從十多歲就開始一直住在里面,到現在都住了將近30年了。”今年45歲的李建東從小便在位于渴口的繩廠宿舍長大,她也沒想到,最后她家房子變成了西沙河治理的景觀帶。
李建東回憶,2012年2月26日前后,棗莊市住建局在繩廠宿舍貼出拆遷通知,要求住戶搬離。“按照協議,我們這一塊地用于一個棚戶區改造項目,而且搬離的越早,補償越高。”最后經過協商,幾家住戶一塊搬離宿舍,另覓住處。
在李建東和棗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簽訂的房屋征收貨幣補償協議上明確提到,因棚戶區改造,甲方(棗莊市住建局)需要征收乙方住宅房屋。
“今年的時候,棚改區回遷房曾經動工建設,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后,便停工了。”李建東向記者坦言,之前她就發現她家院墻外正在進行西沙河項目改造施工,很快其外圍地段也進行了管道鋪設,不久后原本他們家的位置被改造后種上了綠化樹木,這一下讓她徹底傻了眼。
“之前市中區曾經下發了關于西沙河改造的相關通知,提到北起北安路,南至勝利路,西沙河河道中心線兩側各40米,西沙河規劃紅線范圍國有土地上居民的房屋、附屬物均屬于改造范圍之內。”李建東說,按照這個界定,他們家也劃歸在內。
“本身西沙河改造項目和棚戶區改造項目是兩個不同的項目,既然我們的土地用途不一樣,那么賠償的時候標準也不能一樣。”和李建東一樣,繩廠宿舍的搬遷戶60多歲的徐女士也對此甚是疑惑。
相關部門稱規劃不重復,被征收房屋卻另作他用
“我們這邊也是嚴格按照規劃來的,如果最后被西沙河項目用了的話,市民可以到規劃部門去反映,也可以撥打我們住建局的服務熱線,形成書面材料。”在棗莊市住建局二樓一辦公室內,一名工作人員如此答復。
“我們沒有責任,當初我們跟住戶簽協議的時候,他們的地是在我們的項目之中的,還沒有開展西沙河項目治理。但是現在土地被西沙河項目使用了,西沙河治理改造是市中區的項目,你們可以到市中區去反映。”住建局相關工作人員說。針對此種說法,李建東也提出了質疑,“西沙河治理項目和棚戶區改造項目幾乎就是同時開展的,都在2012年的3月份,怎么會不知道呢。”
“如果住戶覺得簽了協議之后,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完全可以走法律程序,如果法律讓我們賠償,我們肯定是支付。”棗莊市住建局的一名工作人員如此答復。
其實早在之前,李建東和附近的幾戶居民就曾針對這個情況向相關部門反映。得到相關答復如下:這個棚戶區改造項目列入棗莊市2011年棚戶區改造計劃,規劃總面積經過市中區規劃分局批準,市住建局負責房屋征收,具體征收工作由市住建局委托棗莊市房屋征收中心實施。同時,西沙河治理項目也列入棗莊市2011年棚戶區改造計劃,2012年9月由市中區政府負責實施征收。以后兩個項目符合相關的城市規劃,規劃范圍不重復。
“5月份和7月份相關部門答復均是如此,雖然是規劃范圍不重復,但是實際上我們的土地簽協議的時候是棚改,最終卻用于西沙河景觀帶。”不光李建東,附近的幾個住戶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