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十八屆三中全會釋放出“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的積極信號,到日前國土資源部、住建部聯合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堅決遏制在建、在售小產權房。短短一周多時間內,甚囂塵上的小產權房“轉正”問題終于塵埃落定。
面對新一輪的政策調控,濟南小產權房市場有何反應?小產權房為何邊拆邊建屢禁不絕?這背后隱藏著怎樣的生存邏輯?
“說實話,這半個月的心情像過山車一樣大起大落。”面對近期兩部委下發的嚴打小產權房的通知,再回頭看看之前被誤讀的三中全會精神,周先生的這句話道出了濟南大多數小產權房業主近期的萬千感受。
他們為何要買小產權房?這類房子住起來舒適嗎?面對政策收緊的現實,他們又將作出何種選擇?
買兩套只花50多萬
“那時候小產權房在濟南剛興起不長時間,很多人還在觀望。”周先生告訴記者,2004年時,濟南市對小產權房的態度相對比較模糊,沒有明確發文將這類房子定性為違章建筑,更沒有像近幾年這樣嚴打、嚴控在建的小產權房。
不想背負購買商品房的房貸壓力,但又面臨結婚需要,他每天研讀政策、尋找各類人士打聽消息并大量走訪市場看房之后,最終以50多萬元的總價購買了七賢·依山新居兩套小產權房,而這個價格遠不足以拿下當時市區的一套正規商品房。周先生坦言,低廉的價格正是他購買小產權房的決定性因素。周先生稱,讓他最終出手的,除了小產權房低廉的價格外,一些單位也在該小區團購了一批房子,而且該小區入住率比較高,這些都讓他感覺更踏實。
“忍氣吞聲住了一年多”
“真是買得便宜住得貴啊。”周先生告訴記者,當時買房子時感覺小區各方面還湊合,但真正住進來才發現,煩心事實在太多了。由于手續不全而無法接入市政管網,小區供水只能靠自備井,不僅水壓不穩,水質也很難說有保障;此外,盡管他每個月都會按時交物業管理費,但小區依然臟亂差,到了夏天臭氣熏天。“我們很多業主知道這種房子不受法律保護,所以很多情況下只能忍氣吞聲。”周先生說,小區水電費以及供暖收費都要高出物價局核準制定的價格,但小區無業委會,業主們根本沒有議價能力。由于居住環境差,且考慮到上班方便和孩子上學等問題,僅住了1年多,周先生一家便搬到妻子位于市區的單位宿舍。他坦言,盡管這兩套房子目前全部閑置,他也沒有租售意向,“因位置偏僻,這里的房子出租也很難要價,租出去還不夠操心的,索性閑著算了”。
盼“轉正”賣個好價錢
周先生告訴記者,他從兩年前就想賣掉這兩套房子,但因為價格等原因遲遲沒有出手。其實,他和小區內很多業主一樣,都希望有朝一日這里的房子能夠“轉正”,哪怕需要補繳相應的費用。
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后,“城鄉土地同地同權同價”等方向性政策一度令他浮想聯翩,但兩部委日前發布的的緊急通知,又讓他感到些許失落。“現在肯定賣不上價去,等過去這陣風聲再說吧。”在周先生看來,盡管這幾年政府三令五申禁止城里人購買小產權房,但考慮到依山新居絕大多數樓都住滿了人,政府應該不可能貿然強拆。既然眼下“轉正”無望,他決定繼續觀望。
剛需族:
有套房住才是“硬道理”
面對兩部委的嚴厲禁令,現實中真的有很多人在頂風購買小產權房嗎?采訪中記者發現,投資客雖然暫緩了腳
步,但剛需族依然熱情很高,目前入住率很高的老小區成了他們的購房首眩“在濟南漂了五六年,很想有個家。”在一家私企上班的秦先生告訴記者,由于收入有限加上家庭經濟狀況不好,他根本無力購買商品房,面臨結婚壓力,只好將目光投向小產權房。在轉了很多小區并綜合考量后他認為,雖然國家出臺了禁令,但目前那些早已成規模且住滿人的小產權房依然很“安全”,目前市場價格暫時沒有大的波動,等過去這陣風聲估計還得漲價。
秦先生表示,他已經談好了一處小產權房,只等著交款去村委改合同了,至于房子何時才能辦證,他已經不抱太多希望,畢竟有套住房才是目前最要緊的事。
另外,記者調查發現,兩部委禁令雖然沒有阻擋剛需族的購買腳步,卻讓不少投資客打起“退堂鼓”。在一家國企上班的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三中全會結束后,看到中央發出的“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信號,加上網絡鋪天蓋地的宣傳,他和很多人一樣都認為小產權房真的要“轉正”了。于是他最近一有時間就到濟南周邊看房,以為政策紅利下買套小產權房絕對是目前很劃算的投資項目,將來一旦辦下房產證,轉手一賣就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但沒想到兩部委很快就下發了禁令,這也讓他暫時打消了投資購買小產權房的念頭。(記者蘇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