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向全社會公布。意見提出,我國建立城鄉統一戶口登記制度,“農”與“非農”將成為歷史。那么,山東進展如何呢?記者獲悉,我省早在2004年,就已部署在全省范圍內逐步取消戶口的農業、非農業之分,完全打破城鄉分割,實行統一的戶口登記管理制度;這領先全國進程已有十年之久。目前,山東省戶籍改革具體方案正在準備中,將適時推出。
2004年9月29日,山東省公安廳公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宣告了我省的戶籍制度的重大改革。
此次改革引人矚目的一點,就是明確提出,從當年9月份起到2005年9月底,在全省范圍內逐步取消戶口的農業、非農業之分,完全打破城鄉分割,實行統一的戶口登記管理制度,實現公民身份法律意義上的平等。此次改革,還提到“縣域之內戶口遷移全面放開”,即指在一個縣(市、區)行政區域范圍內,只要公民在現住地有合法固定住所,就可以不受限制地將戶口遷至現居住地。而合法固定住所,是指已取得房屋所有權或租用單位分配的住房且擁有房屋使用權。
昨日,記者從省公安廳了解到,山東省戶籍改革方案還在準備中,該方案將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為主要依據,并將結合山東省的實際,近期將推出。
此前,省內部分高校的有關專家學者已經配合戶籍改革在全省展開調研,內容包括山東省人口城鎮化等課題,調研歷時一年之久,結果即用來作為山東省戶籍改革政策的依據。
專家說法
山東省擬用7年時間消化現有落戶意愿者
昨日,本報記者就城鎮化及戶籍改革問題采訪了山東師范大學人口資源與環境學院張曉青教授。據張曉青介紹,早在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前,山東省已經在全省進行了近一年之久的調研,其作為參與的專家之一,負責了與人口城鎮化有關的課題研究。
經估算,山東省流動人口中準備要落戶而等待落戶的數量很大,省里初步提出的目標是,先用7年的時間解決現有的待落戶人口,然后再解決每年增加的量。
張曉青說,推行戶籍改革,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財政問題,“財政是城鎮要面臨的問題,戶籍制度改革后,流動人口自身、城市、企業都應該共同分擔。城鄉未來的發展,城市要解決財政負擔問題,農村要解決土地流轉問題。農村土地如何流轉?農民能否帶著土地落戶?這些都是戶籍改革的關鍵。”
習近平博士論文 曾提出戶改路線
在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學位論文閱覽室,可以查詢到一篇十三年前的博士論文——《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全文共169頁,淡黃色封皮,指導教師為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教授劉美珣。
論文的作者是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對于要不要取消戶籍限制,當時學界和理論界存在爭議,他在論文中堅持認為,取消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政府應理智而勇敢地面對這一現實。
十三年間,習近平從福建調到浙江、上海,再到中央任職。在不同的位置上,他曾多次表示要推動戶籍改革。
1998年3月起,習近平在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攻讀在職博士研究生。在2001年12月提交的博士論文中,習近平認為:“絕大多數在城市務工的農民并未真正融入城市,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戶籍制度的限制!
論文提出了戶籍改革“路線圖”:可在一些小城鎮實行不再有城鄉限制的新的戶籍管理制度,取得局部突破后,再分為中等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等不同層次循序推開!缎戮﹫蟆
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邁出了一大步
觀察人士指出,伴隨著戶籍改革深化,存在半個多世紀、形成于計劃經濟時代的傳統的“城里人“和“鄉下人”戶口身份識別將不復存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燕繼榮認為,此舉是“重要進步”,不再以城鄉標準劃分戶口,體現了改革的公平和正義,將促進實現公民權益的平等和一致性。
對中國民眾來說,戶籍與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密切相關。目前的戶籍制度是中國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表現。隨著三十多年來的改革開放,中國城鎮化進程加速,億萬農民進城務工,改革戶籍制度的呼聲不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說,國務院出臺的推進戶籍改革意見是對中國現有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一次全面、系統改革,在消除戶籍身份歧視、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障礙方面邁出了一大步!斑@在一定程度上打開了社會階層流動的通道,有利于促進社會結構變遷,推動橄欖形社會的建立。”馬曉河說!氯A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