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難啃的骨頭”該如何啃
高速公路延期收費問題,近年來頻頻在全國兩會上被代表委員們提及,變相多收費的公路甚至被代表委員們指責為地方政府和企業的“提款機”。
秦希燕還注意到一些政府將還貸高速公路違規轉成經營性公路的現象,他主張應嚴查其中是否隱藏腐敗問題。
“《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建設和管理政府還貸公路,應當按照政事分開的原則,依法設立專門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法人組織。因此,一方面,政府還貸公路不以營利為目的,而另一方面,政府將還貸公路違規轉成經營性公路后,實際是政府出讓收費權,將收費權轉移到企業,公路變成經營性公路,以營利為目的。這樣就造成公路通過政府轉讓,成了某些企業的‘印鈔機’,其驚人利潤的背后,可能存在腐敗問題。”秦希燕說。
秦希燕指出,現實中,政府還貸高速公路違規轉成經營性公路的行為時有發生,往往牽涉到部分政府官員的腐敗問題,比如部分省市交通廳官員因腐敗落馬,與還貸高速公路違規轉成經營性公路中涉及行賄受賄犯罪行為有關。
此外,在是否延期收費這一涉及公眾利益的重大事項中,公眾參與決策的程度甚低,胡方俊注意到目前各地從未就此召開過一次聽證會。
一方面要解決高速公路的成本問題,另一方面要保證高速公路的公共性,這塊“難啃的骨頭”究竟該怎么啃?在不少專家學者看來,需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高速公路管理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對此,胡方俊開出的藥方是,建立一個科學化、精細化、透明化的體制。
胡方俊建議,要有勇氣、有責任本著求真務實的態度,對收費年限和收費標準進行一個科學合理的界定而不是簡單的一刀切。提倡延長收費年限,降低收費標準,減輕現代人高速公路通行的壓力,而不是簡單的不收費,讓使用者合理付費,而不是讓使用者在短期內全額付費。
其次,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高速公路財務管理體制。目前客觀來講,高速公路建設大量使用的是銀行貸款,銀行貸款的財務成本明顯高于國債和企業債券,因此要科學合理地利用地方政府發債和企業債券的融資方式降低財務成本,減輕高速公路付息還本的壓力。
第三,建立科學合理的高速公路管理體制,降低管理成本。用交通運輸物聯網體系(即給每輛車貼一個電子標簽,給收費通道安裝電子閱讀器,實現無現金收費)替代目前的人工收費體系,通過管理技術的提升節省大量管理成本,減輕公共財政負擔。
提高養護管理水平,以預防為主,降低養護成本,減輕財政負擔。
“完善高速公路的收費監督,加強審計監督的同時要增加收費的透明度,公路的規劃、建設、運營都應該公開一本賬,建設維護花多少錢、收了多少錢、多少年內還清,讓老百姓清清楚楚,這樣既利于執法部門的監督,也有利于預防腐敗”。秦希燕提出,依法調整已批準的收費期限,可設置聽證環節,聽取各方面意見,引入外部監督。
秦希燕同時建議,還應合理規劃高速公路建設、收費制度的設計,保證成本的同時兼顧公路的“社會公益性”,避免或減少到期收不回“成本”現象的出現;要加大政府對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加強對國家投資的去向審計,加大政府對公路維護的財政支持。
現實中,重新修訂相關法規的呼聲顯然已得到相關部門重視。2013年5月,交通運輸部組織起草了《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正案征求意見稿)》,并公開征求意見。其中一項修改內容是:“收費公路及收費站名稱、收費單位、收費標準、收費期限、通行費收支以及養護管理目標完成情況等信息應當按規定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在交通運輸部的一次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該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魏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條例》的修訂是一個社會性很強的立法項目,涉及經濟社會的發展,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我們將認真收集、匯總、研究各方的意見,在下一步修改工作中統籌考慮、消化吸收,待草案修改成熟后將報送國務院審核。”
本報濟南11月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