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10月1日,中國建設銀行成立60周年了。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建設銀行不論是在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的各個階段,始終著眼于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引領全行不斷跨越,成為在全球具有重大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股份制上市商業銀行。
2014年上半年,建設銀行資產規模達16.4萬億元,凈利潤突破1300億元,資本充足率13.89%,規模、質量、效益位居國內外同業前列。在英國《銀行家》雜志全球1000家大銀行排行榜中位居第二位;在美國《福布斯》雜志全球2000強上市企業排行榜中,銷售額、利潤、資產和市值等四項指標的綜合排名躍升至全球第二位;在財政部金融企業績效評價中居首位。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不斷深入,建設銀行針對新形勢、新挑戰,在2008年制定了《中國建設銀行業務發展戰略綱要》,提出了“始終走在中國經濟現代化的最前列,成為世界一流銀行”的戰略愿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立足形勢新變化,結合國家“十二五”規劃,2011年制定了《中國建設銀行2011—2015年發展規劃》,堅持服務實體經濟,以改革創新為驅動,以提升客戶體驗為重點,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風險控制力和價值創造力,實現發展模式、客戶服務、營銷模式、服務渠道、業務流程五個轉變。
2011年以來,建設銀行新一屆黨委制定了一系列有針對性、前瞻性的政策和制度措施,做大做強“三大一高”業務(大行業、大系統、大城市和高端客戶),加速推進網點“三綜合”建設(綜合性網點、綜合柜員制、綜合營銷隊伍),積極推動改革和轉型發展,促進了規模、質量和效益的穩步提升。一是2013年末全行資產、利潤、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資本充足率等多項指標在國內外銀行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二是綜合經營能力不斷提高。綜合性金融牌照領先同業,市場互為依托、業務互為補充、效益來源多樣、風險分散可控的綜合經營架構基本建成。三是多功能服務體系更為完善。初步搭建信貸、資產管理、交易金融、投資銀行“四位一體”“傳統+新興”的業務框架。四是集約化經營程度明顯提升。2013年完成了1.4萬個網點機構28類產品的前后分離,集約化管理機制不斷健全。五是戰略性業務快速發展。電子銀行、移動銀行領先同業,“善融商務”“信用卡商城”“房e通”等互聯網金融業務已形成品牌,智慧網點建設加快推進,信用卡主要指標同業領先,私人銀行業務獲得長足發展,理財產品余額突破1萬億元。六是海外發展持續提速。2013年一年新成立了6家海外機構,海外機構資產近兩年平均增速超過50%。
市場變化無止境,服務客戶無止境,轉型發展無止境。面向未來,建設銀行更清醒地看到,外部經營環境正發生深刻變化,國內經濟邁入“新常態”,面臨著經濟“三期疊加”潛在矛盾集中暴露、金融改革深化、金融脫媒加劇、監管要求升級、利率市場化提速、市場競爭加劇等嚴峻挑戰。只有加快轉型才能趕上國際發展潮流,才能跟上形勢變化步伐,繼續保持市場地位和領先優勢。總行黨委與時俱進,以更寬廣的視野和更前瞻的思維,在2013年做出了攻堅轉型的重大決策。在謀劃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充分承繼建設銀行的歷史優勢積淀和改革發展成果,在既有基礎上實現更新、更高的提升,提出了圍繞“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的戰略要求,全力推動轉型發展,外爭市場,內強能力,著力打造同業難以復制的競爭優勢,以轉型獲取新的發展紅利,實現歷史新飛躍。
建設銀行將全面建設“最具價值創造力銀行”,努力實現客戶、股東、員工和社會價值的最大化。加快向綜合性銀行集團、多功能服務、集約化發展、智能銀行和創新銀行轉型。增強傳統業務領先優勢、打造新興業務特色優勢、構建智能銀行優勢、鞏固公司治理優勢;著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創新發展能力、風險管理能力。
建行夢連著中國夢。圓夢復興,必于荊棘之中穿越;征途奮進,當在波濤其上航行。經歷60年的風雨路,37萬建行人再次踏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