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楊凡 邢振宇 實習生 林亞 郭水菊
“最難就業季確實發生了,就發生在我身上。”提起大四以來找工作的經歷,山東師范大學的應屆畢業生李丹(化名)有點無奈。
去年9月一開學,家在青島的李丹就開始找工作。各大招聘網站、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網站,李丹幾乎每天都瀏覽一遍。作為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的畢業生,她想從事和專業相關的崗位。
剛開始,李丹沒有漫天撒網式投簡歷,而是有選擇性地挑在青島的大型企業。但是,網上投出的十幾份簡歷一去不復返,學校舉行的招聘會、宣講會她也參加了不下十場,結果“參加的次數越多,越是寒心”。
“今年工程造價等技術性的崗位招人比較多,和新聞、媒體相關的崗位很少,自己想去的省級電視臺、市級電視臺,要么今年不招聘,要么對學校有限制,要求‘985’、‘211’,要么注明黨員優先、學生干部優先,要么要求研究生學歷,總有各種條條框框把我卡在門外。”
當然,也有一些民營、私營企業曾向李丹遞上橄欖枝,但在對企業詳細了解后,她都因為薪酬待遇差或者工作強度高選擇了放棄。有些企業對學歷沒有要求或者注明專科學歷以上,但她認為,“上了四年本科,找一個專科學歷或者沒學歷的人就可以去的崗位,大學不是白上了?”
這些工作機會,都沒有李丹十分滿意的,她也越來越糾結。5月23日論文答辯后,李丹決定回青島,繼續投入找工作的大潮中,“很急,但是還想找合適的。”
公考族蘇明: 全職公考 四年九戰終“中舉”
5月15日,對于公考苦戰四年的大學生蘇明(化名)來說是一個難忘的日子,他“中舉”了。在眾多“考碗族”中,蘇明是最堅定的一個,從大四放棄找工作開始全職公考,他四年九戰六地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考,終于考上。
不過,公考的“中舉”讓小蘇既如釋重負又很無奈。盡管他并不喜歡公務員朝九晚五的生活,但報考公務員是父母的意思。“我爸媽是一家工廠的普通工人,認為只有公務員才是最有前途,有地位,要求我一心考公務員。”小蘇無奈地說。
早在2010年,還在省內一所高校讀大三的小蘇就開始備戰國考,當時因跟父母賭氣報了北京的職位,但沒考上。第二年3月份,父母又逼著他報考了山東省公務員,也沒考上。
隨著大四的結束,小蘇父母托關系幫他草簽了一個企業,就這樣混著畢業了。但父母根本沒有讓他去簽約的企業上班,而是一心在家考公務員。從2011年7月至今,小蘇每年苦戰國考、省考、事業編,但是不論報哪,考什么職位均是失敗告終。
“考了四年,我發現自己喜歡上公務員這個職業了,工作穩定,工資福利也很好,比進企業的同學強不少。”小蘇說,在父母的勸說和周圍同學的經歷中,他“被改變”了。今年4月,在報考了山東省考后,又轉戰江蘇報考了江蘇公務員。
功夫不負有心人,小蘇雙雙進入江蘇省考和山東省考面試。目前,他已通過江蘇省公務員面試和體檢。
博士生小賈: 本科不如意 就業拼能力
能在最難就業季獲得省城知名科研院所的工作,小賈笑稱自己是“衣錦還鄉”。
“當初我在省內一所二三流的大學學理科,難以進入科研院所工作,但自己就是想從事科研。”由于本科畢業于普通大學,知道與別人的差距,小賈從碩士開始就努力學習,跟著導師做課題,多次在核心期刊發表文章。
在獲得科研院所的工作前,西部一個省份曾經垂青過小賈,希望作為高層次人才引進他,到縣里工作,并保證兩年后升為副處級。“和我一起去應聘的,有不少是名牌大學生,可人家還是選中了我,因為他們知道我科研的能力。”
“有人怕難就業,本科畢業讀碩士,碩士讀完讀博士,但是如果僅混個博士學歷也不一定好就業。”國家各省都在引進高層次人才,有科研能力才是實力。博士期間小賈曾和選擇他的科研院所合作過,相關負責人一直對其很青睞。
小賈認為,博士也不一定就能找到好工作,一些文史類的博士或者科研能力一般的,總會有人找不著工作,關鍵還是看個人能力。“現在省內不少高校招聘博士,首先一點就是要求科研能力,在核心期刊發表了多少文章,有什么成果。”以前他總感覺“211”、“985”高校的學生有優勢,其實在個人能力面前,那些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