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報記者 李飛
從媒體視野消失多日的“中國戒除網癮第一人”陶宏開18日來到濟南宏開教育培訓學校,以名譽校長的身份開報告會再談網癮。
幾名學員代表現身說法,有的深陷網絡,曾七天七夜吃住在網吧,最后被家長綁到濟南戒網癮。
女生七天七夜吃住網吧,被家人綁來濟南戒網癮
正在戒網癮的女孩小劉來自青島,5月6日剛在學校過了18歲生日。三個月前,她被家長用繩子綁著來到濟南。當時,她是青島一家職業學校的學生。
“把電腦當成寶,很瘋狂。”她這么形容自己的網癮經歷,因為家里有電腦,從上小學時就開始玩網絡游戲。“當時只是玩玩簡單的單機游戲。”
最近兩年,小劉玩的網游升級,從單機游戲變成了網絡游戲,而且需要經常充值。去年整個暑假,小劉天天在網上玩游戲。家里來了親戚,她不打招呼;吃飯也要在電腦前邊玩邊吃。“家人不讓我玩,我就和他們打架,離家出走。不給我錢,我就偷他們的錢去網吧。”
而上了職業學校后,由于周末才能出去,宿舍里又沒有電腦,小劉就三天兩頭地裝病請假,基本一個學期能請一兩個月的假。最后請不下假,她甚至偷班主任的請假條,騙過學校門衛,“周末直接在網吧里過”。
最瘋狂的一次是今年春節,小劉連續7天7夜在網吧里度過,包括除夕夜。“我爸給我打電話說,再不回家就報警,我立馬關了手機繼續玩游戲。”小劉說,她在網吧里包了個單間,餓了就要外賣,困了就趴著睡。
7天后,實在是扛不住了,小劉選擇了回家。之后和想控制她的父母發生了沖突,她情急之下打了母親。2月19日,小劉的舅舅和表哥來到家里,將她摁到床上用繩子綁了起來,當天晚上就帶她來到了濟南。
“剛來時很抵觸,晚上做夢都是在玩網游。”如今三個月過去,她再沒接觸過網絡游戲。小劉回憶自己不堪回首的經歷,稱“挺傻,很后悔”,她很想再回到青島那所職業學校,完成學業,回歸正常的生活。
高中生打群架被學校開除,意識到自己是“問題少年”
今年元旦被父母從東營騙到濟南戒網癮的小李,稱自己的網癮并不厲害,之所以來主要是因為自己是個“問題少年”。而當時他并不認為自己“有問題”,因為周圍的同學也都是如此。
“我是被學校開除三天后,被父母以來濟南玩為由騙來的。”小李說,他16歲,在東營一所高中讀高一。因為上網,他和父母的關系特別緊張,經常自己把自己鎖在屋里,不和父母說一句話。“啥也不想干,就想上網玩游戲。”
小李說,自己逆反心理很重,討厭父母的嘮叨,不想聽他們的批評,覺得在網絡的世界里更輕松、更快樂。
去年暑假,小李考上了高中。但開學三個月,因為外出上網、在宿舍打牌喝酒、參與打群架,他被學校勸退了五次回家反省。其中有一次父母給學校交了5000元保證金才得以返校。但最終再次因為打架被學校開除。
“剛來時非常不適應,心里恨父母。”小李說,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學習,他終于意識到當初的自己是個“問題少年”。“很想回去重新讀高中,再也不和同學逃課去網吧上網了。”
單純講道理只能讓孩子反感,暴力只會讓孩子更逆反
“無論是網癮,還是問題少年,都只是一種表現形式,背后多是親子關系失和,家庭教育方式不當。”陶宏開甚至表示,“養不教,父之過”,孩子網癮背后都有家庭的原因。
記者注意到,現場聽報告的,除了學員和他們的家長,還有不少從外地慕名趕來的人。一名來自河北邯鄲的20歲女孩就是其中之一,她從十五六歲開始深陷網絡游戲。為此幾年的時間里,她和父母尤其是和父親關系鬧得格外僵,被罵后離家出走。回家后因為再次和父親爆發沖突,多次離家出走。“我爸爸就知道罵我,管我,根本不顧及我的心理感受,他越管我,我越不想聽。”
除了語言暴力,有的家長甚至直接采用肢體暴力,這直接激化了和孩子的關系。“作為家長,不要簡單地責怪孩子。”陶宏開建議家長,“不說只做,做應該做的。單純講道理只會讓孩子更反感,而暴力只會讓孩子更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