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四口都在街頭宣傳文明行車,看著真有愛!”6月1日下午,黃島區街頭上出現了溫馨的一幕。在國外居住十年的薛先生一家四口,手持宣傳標牌和愛心車貼走上街頭,向過往的車主和行人宣傳文明行車,疾呼“做馬路天使 ,不做馬路殺手”。薛先生還發起了“馬路天使”公益活動,號召更多人加入,成為文明的駕車者,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更為了教育負責任的下一代。
一家四口,路口宣傳文明行車
“在黃島區長江路和廬山路路口,一家四口穿著特制的文化衫在宣傳司機該如何文明行車……好多人都駐足觀看。”6月1日晚9時許,網友@高山流水101發布微博反映了此事。記者隨后聯系上這位網友張先生,他向記者講述了當時的見聞。
1日下午4時許,張先生開車經過黃島區長江路和廬山路路口時,看到路邊有幾個人穿著白色的文化衫,手舉制作的宣傳標牌,在宣傳文明行車。“孩子的爸爸手里舉著個標牌,上面寫著一些因不文明行車造成的傷亡事故案例,同時不斷地向行人和車主宣傳文明行車理念。孩子的媽媽則不停地向路過的行人分發愛心車貼。兩個小男孩也揮舞著自制的小旗子,在一旁助威。真是有愛的一家四口!”張先生稱,這一幕讓他很感動。
大聲疾呼“不做馬路殺手”
“斑馬線上跟行人搶道的人是粗魯的人,我們要做馬路天使,不做馬路殺手!”當有車輛催促行人而不斷鳴笛時,這位男子就沖著司機大聲喊。而當路口有車輛在斑馬線上跟行人搶行時,男子則會大喊,“機動車無論是左拐還是右拐穿過斑馬線,都必須讓行人先行。與行人搶道,是違法行為!”
不少路過的市民被這一家四口所吸引,接過分發的愛心車貼時,都仔細地看上面的內容,還有不少行人站在男子手持的宣傳標牌前,好奇地閱讀起來。
“現在路上的車越來越多,車輛不避讓行人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很佩服這一家人的公益心,值得我們大家學習,也值得所有開車上路的車主們學習。”市民劉先生感嘆地說。
發起“馬路天使”公益活動
6月2日下午,記者聯系上在街頭呼吁文明行車的薛先生。薛先生稱,他們一家四口在英國生活了十年,不久前為讓孩子學習中文回國,現居住在黃島區。
“回國后發現,國內行人走斑馬線,好多車跟行人搶道,很不安全。”薛先生說,這些車輛都違反了“車讓人”的原則,這促使他下定決心從自己做起,發起“馬路天使”公益活動,號召更多的人文明行車。
“在我們生活的城市街頭,行人哪怕是遵守了交通規則,安全依然受到威脅 ,歸結起來就是大家沒有養成文明行車的習慣。”薛先生說,他發現杭州的街頭,車讓人的情況就做得比較好,因為司機不避讓行人搶道,會被罰款100元。“最好的情況不是以罰款來約束,如果大家都能養成文明行車的習慣,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安全的保障。”薛先生稱。
■心聲
言傳身教幫孩子樹社會責任感
6月2日下午,薛先生一家再次來到長江路和廬山路路口,宣傳文明行車,這一次他們增加了一位特別的成員。“她是我鄰居家的孩子,今天是周末,也想來體驗體驗。”薛先生說。站在路口,孩子們手里揮舞著旗子,也跟著薛先生一起大聲喊著口號,曬得臉上通紅也不停下來。
薛先生告訴記者,他之所以選擇在6月1日“兒童節”帶著孩子來到街頭倡議,就是希望通過言傳身教,幫孩子樹立社會責任感。“當天我們的活動受到很多人的歡迎,有些司機專門搖下車窗給我們叫好,還主動索要車貼要求加入我們的活動。”薛先生稱,當天想要加入“馬路天使俱樂部”的,都需要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如果您開車在路上,您會讓行人先走還是車先走?”當得到車讓行人的答案后,孩子就會微笑著上前送出“馬路天使”公益活動愛心車貼。獲得車貼的車主在以后開車時,需主動避讓行人,并呼吁身邊的家人朋友,也做到文明行車。
“其實我們現在的生活不差錢,而是缺安全。”薛先生告訴記者,他發起的這個公益活動從短期來看,是為了通過大家的努力共同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但從長遠來看,更是為了教育負責任的下一代。
薛先生稱,他們已經專門設計并印刷了愛心車貼等宣傳材料,會長期把這個公益活動做下去,“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我們,成為馬路天使。”
■調查
“車讓人”成空文
在交通法規中,注重對行人的保護是國際慣例,在許多發達國家,“車讓人”是交通法規中最基本的原則。
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確規定,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而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是“人讓車”。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市民對這種“人讓車”的現象很是無奈。“好多路口在行人過馬路時,拐彎的車輛也是允許通行的。很多時候行人剛走到路中間,就被一輛輛拐彎的車輛給擋住了,等到車走完了,紅燈也亮了。行人該怎么辦?跑到馬路對面就是闖紅燈了,站在路中間等下一次綠燈亮起,既耽誤時間又很危險。”市民韓先生苦笑著說,“其實就是‘車讓人’的原則大部分人都忘掉了,在斑馬線上,行人的路權永遠大于車輛的路權。”記者 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