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報濟南消息(記者曹建民)昨天下午3點半左右,利農莊東首一家存放電子產品的倉庫起火,現場濃煙刺鼻。因為倉庫緊鄰居民區,消防部門緊急出動三輛消防車撲救。所幸撲救及時,火勢沒有擴散。消防隊員推測,火災很可能因電氣線路老化引起。
下午3點30分左右,利農莊路加油站南側大院里的一棟房子冒出了濃煙,緊接著有幾個年輕的小伙子神情慌張地從大院里跑出來找滅火器,說房子里著火了。市民李先生介紹,當時明火一直沒有從房間里冒出來,但是現場濃煙滾滾,在距離大院兩三百米遠的地方都能聞到一股刺鼻的焦糊味。
記者4點趕到現場時,三輛消防車已經趕到,其中包括一輛泡沫滅火車,因為天氣炎熱,消防戰士不得不輪番進入火場撲救。記者看到,起火庫房內煙霧較大,進入倉庫內執行滅火任務的消防員都帶著氧氣瓶。記者試圖進入靠近起火點,但剛進入倉庫門口,濃煙便熏得人睜不開眼睛。從窗戶處向里看,房間里一片漆黑,偶爾能看到消防隊員身上的熒光條晃動。
倉庫管理人員告訴記者,倉庫內存放的全是電子產品,其中最多的是打印機,大火幾乎燒遍了整個打印機倉庫,庫存品幾乎被燒毀殆盡。記者在現場看到,該倉庫周邊還有大量民房,不少市民從房間里跑出來關注著大火的撲救工作。“火著得也莫名其妙,先是聞到一股焦糊味,接著就看見濃煙冒出來,之前一點征兆都沒有。”在倉庫旁邊,一家飯店的工作人員回憶說,發現濃煙時,已經無法控制火勢。飯店的工作人員也趕緊行動起來,防止火勢蔓延,“我們一個房間跟庫房挨著,火最大的時候,我們這邊的墻都燙手。”
截至下午5點,大火被成功撲滅,周圍民房未受牽連,亦沒有人員傷亡。消防隊員推測,火災很有可能是因倉庫內電氣線路老化引起,具體原因和損失情況還需要進一步調查。
延伸調查利農莊周邊一月三起火災記者了解到,最近一個月內,僅本報接到線索顯示,在利農莊路周邊就發生了三起火災。5月4日,利農莊東側,一家酒店樓頂起火,樓上防水材料大面積燃燒,熱水器等設備燒毀。事發時網友拍攝了視頻,畫面顯示現場濃煙滾滾,一個火球很不巧地飛落到一罐氧氣瓶上。幸虧火球被及時撲滅,讓市民擔心的爆炸才沒有發生。
5月28日下午,利農莊路西側一家倉庫起火。據目擊者稱,該倉庫正在進行清理,突然房間內堆放的保溫材料起火。所幸事發時樓上僅有數名工人,發現火情后撤離了現場,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據知情者稱,火災很有可能是因為線路老化引起。“加上這起火災,這一帶已經發生了三起火災了,老遠就能聞到塑料燒焦的味道。”市民李先生覺得,接二連三地發生火災,讓人覺得意外:“本來到夏天,空氣濕度大,不應該發生這么多火災的,為什么這段時間反而這么集中呢?”八成居民火災與電氣設備有關濟南市公安消防支隊白馬山中隊馮指導員介紹,傳統意義上講,冬春季節因空氣干燥、風力較大,是火災的高發期。但實際上,隨著市民生活電氣化水平的增加,冬夏兩個用電高峰期也成了火災的高發期。根據統計,目前濟南的火災事故中60%發生于居民住宅小區,而住宅樓火災事故中又有80%是因為電氣設備老化引起的。一些廠房倉庫火災,也多與用電有關。
馮指導員介紹,6月份開始進入夏季用電高峰,部分老化線路的弊病也在這一階段集中爆發。“夏天空調等大型耗電電器使用頻率較高,一些老舊的線路、劣質插排、違規使用充電器等情況,極易引發火災。”馮指導員介紹,生活中的很多用電細節都需要關注,比如不起眼的充電器,很有可能引發大火災。“2007年,上海一棟住宅樓內,一個小小的充電器引發火災,10余戶居民無家可歸。”
馮指導員介紹,電氣設備老化應該引起居民的特別注意,定期檢查一下線路情況,另外也要養成良好的用電習慣。“居民一方面提高防火意識,另一方面,可以自備一些小型的防火器材,比如滅火器、應急手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