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日照6月8日訊(記者 李玉濤 劉濤 陳之煥) 8日上午,日照萬平口景區的海灘被滸苔覆蓋,像鋪了一層“綠地毯”。據了解,自6日以來工作人員三天清理了約70噸滸苔。當天下午,記者從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了解到,目前黃海海域滸苔覆蓋面積為104平方公里,分布面積為13920平方公里,到達青島海域的滸苔覆蓋面積為20平方公里,分布面積為4147平方公里,距離青島約9公里。
8日上午10點,記者在萬平口景區看到,海灘被滸苔覆蓋,工作人員將滸苔收集成堆,然后再用袋子抬到岸邊運走。6月6日,記者只在燈塔廣場附近看到滸苔。從7日晚上開始,萬平口景區、世帆賽基地港池內開始不同程度地出現滸苔。
“這還是初期,隨著氣溫進一步升高,適合滸苔生長的時候,滸苔會更多。”萬平口景區管理服務中心管理辦科長孫鈞說。相比往年同期,今年滸苔范圍較大,移動速度較快。
8日正值全國海洋宣傳日,日照市海洋部門在萬平口廣場組織宣傳活動,工作人員也參與到了清理滸苔的行動中。“加上海洋部門的30多個人,今天萬平口、燈塔景區、世帆賽基地三個地方一共有140多人清理滸苔。”萬平口景區管理服務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說。
據介紹,該中心從6日開始組織清理滸苔,當天清理約10噸,7日清運約30噸。“今天也少不了30噸。”該工作人員說。
另據了解,8日,在青島市八大峽海岸出現一片漂浮著的滸苔,滸苔首次出現在青島近海海岸,預計9日將零星登陸。
□頭條鏈接
“發酵雞糞”促使 滸苔分枝生長 中科院這一發現部分 解釋了滸苔暴發原因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藻種植庫實驗室經過試驗最新發現,在含有發酵雞糞的海水中,僅用10天滸苔就可生出很多分枝來。一般情況下,沒有分枝的滸苔是沉入海底的,而這些分枝正是滸苔能從海底升到海面,相互纏繞覆蓋海面的關鍵因素。專家指出,這一發現部分解釋了滸苔暴發的原因,進而對尋找控制滸苔大面積暴發的方法有積極意義。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滸苔專家逄少軍介紹,含有發酵雞糞的海水是滸苔形成地——江蘇沿海射陽縣和如東縣養殖生產排放所形成的,“除了雞糞的排入,工業、生活污水中也含有大量適合滸苔生長的氨、氮,也是導致滸苔暴發的因素。”2008年青島海域開始暴發大規模的滸苔災害,這時間剛好與當地的經濟生產、養殖污水的排放相當。
逄少軍稱,控制源頭污染是減少滸苔暴發的重點,相關部門可對近海排放的廢水進行處理,達標后再排放,這樣就會使滸苔失去生長的溫床,自然死亡。 本報記者 陳之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