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6月8日訊 (記者柴穎穎)汛期來臨,濟南降雨增多。城區河道承擔著泄洪任務,正在施工的河道如何保證泄洪?記者從濟南市排水管理服務中心得知,汛期河道施工已經提前做好各種預案,保證降雨時河道能正常行洪。
7日,記者在西圩子壕北坦附近看到,大明湖“北水南調”工程正在施工,施工人員正在河道內鋪設輸水管道。河岸一側被挖開,方便大型施工車輛“下河”。記者注意到,除了正在鋪設的管道,河道內還準備了幾段準備鋪設的輸水管道。
由于河道正在施工,西圩子壕內大部分河水已被排走,可以見到河底。周邊居民質疑,近期降雨較多,西圩子壕內的管道是否會影響上游來水?河道內的土石是否會影響排水?河堤被挖開是否會有垮塌的隱患?
對此,濟南市排管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汛期降雨多不僅會影響河道施工進度,也會對河道行洪產生影響。為保證施工河道正常行洪,施工單位也都制定了預案,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對河道行洪的影響。如鋪設管道施工時,施工單位會根據每天所用的管道量決定“下河”管道數量。施工所用的土石每天也是有“定額”,需要多少就運進河道多少,避免降雨時影響行洪,或造成土石浪費。
負責人稱,施工期間施工人員需要時刻關注天氣預報,并安排人員24小時值班。值守人員至少要提前3天做好天氣應急準備,一旦遇到降雨,要減少運進河道的土石,并將河內及岸邊多余的石料及時運走。
大型機械要進河施工,必然需要挖開河堤。對于挖開的河堤,施工單位會綜合考慮地勢特點,在挖開河堤周邊提前加固,確保降雨時河堤安全。除了西圩子壕,濟南城區還有不少河道如羊頭峪東、西溝,大辛河河岸都在進行雨污管線鋪設施工。為最大限度減少對河道行洪的影響,施工方一般都會將多余的土方及時運走。
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河道施工進展都比較緩慢,一是中高考期間夜間需要暫停施工,再就是現在正是麥收季節,施工人員難以保障,加上降雨較多,工程進展都比較慢。
此外,7日的降雨中,濟鋼鐵路橋下再次出現積水,原因在于龍脊河河道排水不暢。8日,記者從市政部門得知,龍脊河河道拓寬今年難以完工,濟鋼鐵路橋下、殷陳鐵路橋下仍然難以擺脫積水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