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邵仁豪的擔心,還有學校的老師和孩子。聽說記者要到學校了解情況后,邵仁豪所在的5年級1班的孩子們每個人都在紙上寫了一句祝福的話,“邵仁豪,我們等你回來,加油!”當全班同學拿著祝福語,沖著記者,并大聲呼喊,“邵仁豪,我們等你回來,加油!”的時候,感動從記者的心底油然而生。
父親節就要到了,城陽區惜福鎮街道西葛社區的邵保世卻全然沒有心情去享受,因為他12歲的兒子是個運動健將,卻不幸患上骨癌,目前仍然在北京治療。這幾天,他回來的目的只有一個—— 籌錢。兒子目前已經做完了關節更換手術,花了40多萬元,只需要定期到醫院化療。但“距離這個階段治療的結束,還差30萬元的治療費。”
12歲“運動健將”患骨癌危及生命
說起兒子的病,邵保世記憶猶新。“從去年10月份,兒子就說腿疼、膝蓋疼,當時,我并沒有在意,我以為兒子長得太快了,當時還不滿12歲的他,身高已經達到了173厘米。同時,他還是個體育特長生,籃球、足球,都是校隊的主力。”邵保世說。
今年的1月3日,是個假期。“我們去的是古鎮醫院,大夫先是讓拍了個片子。”邵保世說,片子拿出來后,大夫說了一句,“沒什么問題,孩子你先去門口等一下”。
隨后,大夫的話讓邵保世有了被雷擊的感覺。“他認為孩子的病情非常嚴重,輕者截肢,重者危及生命。”邵保世說,大夫的這句話,讓他有些眩暈,腿一軟摔在了凳子上。
401醫院的復查和青醫附院的復查都很快出來了,確診是骨肉瘤,也就是說,是骨癌。
在醫生的建議下,邵保世帶著兒子來到了北京。當時,大夫的一句話又讓他驚呆了,“你兒子是體育生?他的腿沒骨折就是萬幸了,要知道你兒子的腿稍不注意就會骨折,骨折后,最好的后果就是截肢。”
“從一開始,我就沒有告訴兒子他得的是什么病,只是告訴他,需要到北京進行手術。”邵保世說,兒子也曾經反問過,“如果我的病不嚴重,為何要到北京,青島也有很多好醫院啊。”
畢竟身邊都是同類的病人,雖然年紀較小,邵仁豪還是知道了些許自己的病情。手術前,邵仁豪告訴父母,“我知道,我做完手術,連下蹲都無法自己完成,因為,人造的關節只能彎曲90度。不過,不要緊,我可以當醫生,你看幫我看病的劉叔叔就是從美國學成歸來的,我也要做這樣的好醫生。”
治療費還差30萬,繼續求助社區主任
手術后的治療仍然需要大概30萬元,這筆錢,成了邵保世無法解決的難題。“先期的40多萬元治療費,就是社區里、親戚朋友給湊的,我已經把他們榨干了,我還能去找誰呢?”
邵保世說,今年1月份,到北京進行治療時,“家里所有的積蓄就只有6萬多元,很快就花光了。”大概3月底的時候,邵保世找到了西葛社區主任邴啟生。
就在邵保世到親戚朋友家去借錢的時候,邴啟生幫他從企業、村民那里募集到了16萬余元的捐款,同時,還從街道申請到了5萬元補助金。再加上自己借到的錢,邵保世從家里帶走了30多萬元。6月7日,邵保世再次來到西葛社區的辦公室,因為,邴啟生給他打電話了,“我聯系到了城陽區惜福鎮機械行業協會的范勤德會長,他們說,可以馬上捐款3萬元,你過來拿一下吧,剩下的部分,咱們再一起努力。”
在領取捐款時,記者見到了邵保世,一個樸實的農村漢子,說起兒子,他無奈嘆息,“骨癌,這么小的孩子。按說,我不應該再來麻煩邴啟生主任了,他已經幫我籌集了16萬多元了。”
邴啟生說,邵保世是個公交車司機,每個月2000元工資是全家人的所有收入,“他的妻子腰椎間盤突出,沒有固定工作,他不但有父母,還有一個90多歲的奶奶,全靠他贍養。他是一個負責任的男人,我們全村都應該去幫助他。村里還有企業不知道這個事,我再去找找他們,希望他們能幫助邵保世渡過難關。”文/圖 記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