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現36厘米寬迷你人行道
青島現36厘米寬迷你人行道
近日,有市民在半島論壇上發帖稱,在臺東一路進入海信立交橋處,有一道寬度只有36厘米的“迷你”人行道,讓周圍路過的市民經過此處時十分麻煩,記者隨后前往此處探訪,發現此處的人行道雖然狹窄 ,但是依然有大量市民經過 ,狹窄的人行道也是給市民帶來了很大的煩惱。
要想從此過 到底該咋走?
6月13日中午,記者來到了臺東一路與寧夏路路口附近,一開始的時候并沒有找到這里的所謂“人行道”,找了半天之后,終于在橫跨臺東一路的過街天橋處,找到了這位市民所說的“迷你”人行道,原來這段人行道西側是天橋的樓梯,東側是馬路護欄,人行道就在這中間被夾住了,不仔細看的話真的讓人很難發現。
在這里記者看到,臺東一路上正常的人行道大約有3米左右寬,但是到了天橋的樓梯處,人行道就幾乎全被天橋侵占了,這里正常的人行道只有兩塊磚36厘米的長度,而人行道的側面則是都被圍擋和護欄堵死了,市民要是想從這里經過,也是出現了三個艱難的選擇,但是這三個選擇在市民看來都有一定的弊端:第一是從天橋上走,但是要繞路;第二是從這道狹窄的人行道上經過,但是十分狹窄;第三則是要從東側護欄外面的車行道上經過,這樣既不需要繞路,也比較寬敞,但是臺東一路上的車輛車速都很快,十分危險。要經過這里,市民有三種選擇,到底要選哪一種呢?記者也是在此進行觀察。
走天橋者寥寥無幾 都是擠人行道
由于在臺東一路與延安路路口附近有好幾個居民區,海信立交橋南側也有一些居民區,臺東一路東側則是十九中,從此經過的市民也是來來往往。記者在此觀察了半個多小時,發現順著南北方向人行道經過的市民超過百人,但是走天橋的人寥寥無幾,走“迷你”人行道的市民占了大約七成左右,走馬路車行道的市民也占了剩余的三成。
這些選擇從人行道經過的市民也都是小心翼翼,身材正常的市民從這里經過也只是勉強通過,而一些老人或者稍微胖一點的人從此經過就很困難,在這段窄窄的人行道上甚至要像螃蟹一樣橫著身體一點一點往前挪。由于當天中午天氣較熱,市民張先生從這里挪出來之后也是滿頭大汗:“這個人行道太不方便了,走天橋要繞路,走車行道又危險,只能是天天從這里擠過去。”而另一位打著遮陽傘的王女士一旦走到了人行道里面,她的遮陽傘也是被卡住了,費了半天勁才過去之后也是調侃地說:“我是第一次走這樣的人行道,感覺就像是一線天一樣,想不到不光在山里有,在市區里面也能有這樣的體驗。”
海信橋南側 也有“迷你”人行道
記者隨后又轉到了海信立交橋的南側,發現海信立交橋與通向延安三路的地方也有一條這樣的“迷你”人行道,雖然南側沒有天橋,但是也是很窄,只有兩塊磚的寬度,情況與海信橋臺東一路的那一側幾乎一致,由于這一側沒有馬路護欄,市民從此經過時也是像走獨木橋一樣,用腳墊著小心翼翼地走。對此,也有市民在網上建議,樓梯與地面連接的地方增加一個50厘米左右彎道,這樣就不用占用太多的車行道,而市民也可以順利通過。
面對市民們反映的這種情況,記者也是咨詢了交警部門的設施處,了解到此處當時設立護欄的時候就是為了考慮到附近有學校,加上臺東一路車流量大,車速很快,市民很容易出現車禍 ,因此市政部門為了防止市民橫穿馬路,設置了護欄和天橋,就是讓市民走人行道,車走車行道,走天橋雖然繞路,但是畢竟安全第一,希望市民可以理解。至于市民的建議,也將會在做出調研之后再說。
文/圖 記者潘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