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離異讓不少小學生遭遇家庭巨變的同時,也因此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在濰坊市坊子區的一所小學,一個32人的班級中,有近1/3學生的父母離異,不少學生也因此出現心理問題,為此,該校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有心理專家表示,八成的青少年心理問題與家庭因素有關,父母離異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2年級到5年級,父母離異的每年都有
濰坊市坊子區北海雙語學校是當地最好的學校之一,很多家長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到這里上學。但是,近兩年來,因為父母離異導致家庭環境變化,使該校不少學生出現心理問題。
該校五年級某班的小李(化名),父母在他上三年級的時候離婚,這給他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小李所在班級的班主任趙老師說,學校是寄宿學校,小李的父母離婚以后,負責學生生活的老師發現,小李整晚失眠,從一個活潑開朗的學生變得越來越沉默,“他原來挺活潑的,現在卻越來越內向,也不愛跟同學、老師說話了。”
趙老師發現,小李做作業也開始不認真起來,學習成績更是直線下滑,“一開始還不知道怎么回事兒,后來才知道他的父母離婚了。”后來,小李開始有意避開所有有關父母的話題。
小李所在班級中,父母離異的學生不在少數。“一年級的時候,班上沒有一個家庭離異的孩子,從二年級開始,每年都有父母離婚的孩子。現在,差不多有10個孩子的父母離婚。”趙老師說,班上有32個學生,離異家庭的孩子幾乎占到了總數的1/3。
坊子區北海雙語學校的心理學術研究院主任楊秀蕾告訴記者,該校這樣的“貴族學校”,離異家庭的孩子偏多一些,“每個班級都有這樣的孩子,少的兩三個,多的10個,一般的班級在5個左右。”
父母離異,有的孩子試圖自殺
趙老師說,因為父母離異,不少學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該班的小王(化名)也是離異家庭的孩子。自從他的父母離異后,小王的行為越來越偏執。“原來桌洞里收拾得很干凈,現在桌洞里卻亂七八糟,塞滿了各種課本、作業本。”趙老師說,考試發下試卷后,小王就把試卷丟到桌洞里,“說找不到了。”
小王的偏執還表現在,一個人在走廊里來回跑,在教室里打鬧。“我問他想要做什么,他會像一個經歷了很多事情的成年人一樣,說想一個人靜一靜。”趙老師告訴記者。
有些離異家庭的孩子產生了更為嚴重的心理問題。“有一個學生曾經產生了要跳樓的想法,老師不得不每天對她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她走出父母離異的陰影。”趙老師說,還有一個學生因為父母離異,曾經試圖割腕自殺。
“父母離婚時,天天吵架,這對孩子的影響很大,讓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上變得偏執、敏感。”趙老師說,對孩子而言,在這樣的年紀里,再沒有比家庭更重要的東西了。
“年齡越小,家庭離異對他們造成的創傷就越大。”楊秀蕾說,這些孩子有的內向,有的過度要強,有的甚至覺得父母離婚是他的錯,他們在人際交往上產生了扭曲。
青少年心理問題 八成與家庭有關
有心理專家介紹,父母離異會對孩子的性格、教育、心理等方面產生較大影響,特別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因其自身不能很好地調節情緒,往往會出現性格孤僻、自暴自棄等問題。雖然并非所有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都會產生心理問題,但是80%的青少年心理問題都與其家庭有關,其中,父母離異的占了很大一部分。
2013年6月19日,民政部發布《2012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2年全國共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有310.4萬對,粗離婚率為2.3‰,比上年增加0.2個千分點。從2005年起,全國離婚率呈現7年遞增。
楊秀蕾說,家庭離異學生的心理問題,受到了學校的關注,學校專門成立心理咨詢室“心靈驛站”,并為離異家庭的學生設立健康檔案,把該學生的學習、家庭、生活問題進行歸納,制定科學的心理輔導方案,“每一個班級都有一名心理咨詢師。他們是學校的老師,經過統一培訓考試,獲得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
楊秀蕾告訴記者,小學生的心理康復能力很強,在孩子18歲以前,幫助他們走出家庭離異的創傷陰影是比較容易的,而在缺失家庭關懷的時候,學校必須擔當起關懷、關愛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