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成武6月19日訊(記者 張園園) “成武縣九女鎮楊廟行政村大張莊發現漢代大型古墓群!”19日上午,有讀者撥打本報熱線稱,18日下午,成武縣文物部門工作人員發現一漢代大型古墓群,并從中發掘出一個類似陶罐的器物。據成武縣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介紹,上述漢墓群是已知文物點,18日進行的是搶救性清理,今后仍將以原地保護為主。
19日13點30分許,成武縣九女鎮楊廟行政村大張莊很多村民來到村里“剛發掘”的漢墓群處看熱鬧。“這兩天,很多人都來俺們村看‘寶’。”村民王言亮說,多數村民都知道村里有漢墓群,18日成武縣文物部門有關工作人員對其中一處進行“發掘”,“為啥這時候開始挖,就不知道了。”
記者來到漢墓群處發現,與村中其他地方為黃土不同,此處挖開的土為黑色。“這附近還得有墓地。”王言亮告訴記者,三四十年前,他們曾在附近發現陶人、陶馬等物,“這些墓占地面積挺大,至少有三四分地,肯定不止一個。”
這處漢墓群為最新發現嗎?18日的發掘又發現什么文物?墓主人是誰?其考古價值有多大?19日下午,成武縣文物管理所所長祝亞丁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一解答。
祝亞丁告訴記者,此處確實有一個漢墓群,但不是最新發現,在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已經發現,是一個已知文物點,當時已經命名為大張莊遺址。“因為此前有人舉報稱有人在此處進行盜墓,為避免文物流失,所以18日我們按照規定進行搶救性清理工作。”祝亞丁說,這處文物點屬于縣級以下保護點。
據介紹,18日工作人員清理的漢墓為單人單室墓,南北向墓制,數塊燒制的大磚組成“棺材”,但工作人員在清理時并未發現“棺材”上蓋。“左右各有四塊大磚,規格為1.2mX0.8m,底下有四塊大磚,規格為0.6mX1.2m,南北各有一個‘堵頭’,規格為1.2mX0.8m,其中放置一個陶壺。”祝亞丁說此墓并非高規格墓葬,陶壺等也是漢墓常見的陪葬品,“如果說有特點的話,就是這些大磚比較有特點,一個是規格大,再一個就是后邊有一些印紋,應該比較少見。”
□頭條相關新聞
墓地黑土 被村民當做肥料
在進行搶救性清理的漢墓現場,記者看到一些廢磚塊隨意堆放在漢墓上方,而整個漢墓群所在的“大坑”里更是種滿樹木,如果不是清理現場依稀能夠看出墓室模樣,這兒更容易被認作一片樹林。
據村民介紹,這個漢墓群所在之處原本并不是一個大坑,而是和周邊路一樣高。“三四十年前,地里的土不‘壯’,當時沒有化肥,就從這兒挖土,當做肥料用。”大張莊村民告訴記者,因為這兒土呈現黑色,“用了之后效果還很好,結的地瓜有好幾斤重。”
因此,此處黑土被挖走不少,漸漸變成大坑。村民常年挖土,讓一些原本埋在地下的文物“破土而出”,“陶馬、陶人等等有很多,小時候孩子都當成玩意兒玩,后來就沒了。”村民說,除此之外,還不時有人到此盜墓。
“田野文物保護難度非常大。”成武縣文物管理所所長祝亞丁說,他們按照規定進行原址保護,但僅靠文物部門進行保護難度比較大,一是人員有限,二是成武野外文物點較多,“所以還得需要群眾監督,同時在發現一些不法行為時到公安機關報案或向我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