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片 本報記者 尹明亮
2013年高考結束,在濟南章丘市普集鎮,一個叫三山峪的村子里,陳鳳,這個與年邁奶奶相依為命的孤兒,成了村里人談論的焦點。父母去世多年,陳鳳600分的高考成績,讓很多人感到欣慰,而欣慰之余,也在為這個貧苦的家庭而嘆息。
父母離世,她和奶奶相依為命
6日中午,記者輾轉來到這個三面環山的村子,問起陳鳳的情況時,路邊的村民無不嘆息。在村子馬路一旁,一棟棟新房環繞之中,有一處很顯眼的小土房,看上去似乎再也經不起一場風雨,而這便是陳鳳與70歲的奶奶相依為命的棲身之所。
當記者推門,走進這個風雨飄搖的家時,陳鳳并不在家,已經70歲的奶奶崔秀云有些蹣跚地從床上爬起,“唉!看看這個家。陳鳳跟著親戚家的姐姐去鄒平打工了。”剛從自家玉米地里施肥回來的老人有些疲憊,看到記者的到來有點局促。
老人告訴記者,陳鳳已經出去打工20多天了,“考完試,在家呆了3天,幫我把麥子搬到外邊曬了曬,她就去打工了,家里沒有人賺錢,她得自己賺學費呀。”老人說,陳鳳剛讀三年級的時候,她的媽媽因一次意外去世了,后來她的爸爸又入獄,老人便獨自拉扯著小陳鳳。
“后來她爸回來了,本想能好些,誰知回家才兩年,那時候孩子剛讀高中,她爸爸也生病沒了。”老人有些哽咽,“當時她爸爸在天津打工,得了病回家呆了正好5天,家里也沒有錢,她爸也不愿花錢治,說是得把那點錢留著給孩子用。”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陳鳳還有兩個姑姑,但一個姑姑精神有些問題,一個姑姑身患疾病,“也都是自己難顧自己的情況。”一位村民介紹說。
幾袋小麥,是家里最值錢的家當
雖已是盛夏,但陳鳳家的兩間土房里,沒有玻璃的木頭窗欞上仍糊著兩塊塑料布,屋內墻上一道道白色的水印,從屋頂向墻根延伸著,墻角的裂縫也有兩指寬了。老人告訴記者,房子已經不行了,現在是勉強住著,“村子里向政府申請資金給重蓋,估計快了。”
在里屋,除了幾個盆盆罐罐,就是幾袋小麥,這是今夏剛剛入庫的,是這個家里最大的一筆家當。“打了500來斤麥子,孩子多數時候不在家,也夠我吃的了。”
老人告訴記者,雖然身體不是太好,但她還種著一畝多的地,“現在地里是棒子,也是勉強種著,最近施化肥,我一次背一二十斤,一畝地施了兩天。”
桌子上還剩了一塊已經干了的面餅,看樣子,老人是剛剛吃過午飯,由于獨自一人在家,老人吃飯也不怎么講究。“別人給了幾根黃瓜,中午炒了兩根,泡了點餅。”老人說,家里沒有收入,她幾乎不去趕集,吃飯大都是就點咸菜。“以前養幾只雞,還下個蛋,現在有黃鼬偷雞,雞沒了,雞蛋也不怎么吃了。”記者注意到,院子里曾用來養雞的豬圈也早已坍塌了。
酒店打工,她想能多掙點就多掙點
老伴35歲去世,獨自把兒女養大后,又要獨自撫養孫女,說起自己苦命的一生,崔秀云連聲嘆息,而如今孫女優異的成績似乎是她唯一的指望。在高考成績公布后,村子里的村民也都為這個悲苦的家庭感到一些欣慰。
但對崔秀云來說,孫女的學業卻是一個有些苦澀的希望,拿著陳鳳的高中畢業證,望著墻上的獎狀,老人布滿皺紋的臉上看不出一絲笑意,“俺妮學習好,學校里老師也關心她,高中三年,多虧了村里和學校里給妮兒照顧,免了學費,我再賣些糧食、賣倆雞蛋,能湊點伙食費,可上大學的錢哪兒來呢?”
在高中畢業證的照片上,18歲的陳鳳陽光清秀,但在電話的另一端,正在酒店端盤子、做服務員的陳鳳顯得有些忙碌,自從高考完后去打工,其間因為考試回家呆了一天,如今在酒店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也讓陳鳳在倍加努力地干著,“其實也挺累的,也想回家看看,但既然在這兒干上了,也不能老請假。有差不多3個月時間,能多掙點就多掙點吧。”
高考一批志愿填報已經結束,陳鳳也在打工之余填報了,她告訴記者,她高考填報志愿的第一選擇是山東財經大學,“但愿能順利錄取吧,在濟南離家近點,奶奶一人在家,身體又不好,到時候上學了,也可以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