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7月18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生活頻道《生活幫》報道,前段時間,在青島中山公園,就引進了一萬只螢火蟲,前去觀看的人,那叫一個多。可現在,卻變了樣。
7月11日晚上,青島中山公園湖心島上的萬只螢火蟲發出黃綠色的光。雖然當天是螢火蟲的預展,卻也吸引了眾多市民。
青島市民于先生:“沒見過,我在城市長這么大沒見過,很好很神奇。”
青島市民小朋友佳佳:“螢火蟲很漂亮,把它們放在一起像一個燈籠。”
青島中山公園歡動世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螢火蟲是從廣西的螢火蟲養殖基地引進的,首批引進了一萬多只。
青島中山公園歡動世界的工作人員李基隆:“螢火蟲成蟲的壽命,是只有20天,這是自然規律,非常可惜,我們會陸續進貨,陸續引進螢火蟲。”
隨后的幾天,每晚都有大批的市民和游客前去觀賞螢火蟲,一度造成中山公園周圍的交通大擁堵。然而,到了14號,一萬多只螢火蟲中,死亡的已經超過了50%。這比主辦方預想的死亡速率要快很多。
青島市民陳女士:“可惜啊,現在這種東西少啊,咱們見也見不到了。”
今天,記者再次來到中山公園,雖然有關螢火蟲展的宣傳還在公園的顯眼位置擺放,但原本計劃持續到8月25日的展覽已經暫停。
青島中山公園歡動世界的工作人員:“活動已經暫停了。”
“會不會繼續?”
“我們也沒有特別明確的指示。”
除了死亡的以外,剩余的螢火蟲已經被放飛。據歡動世界的工作人員解釋,首批螢火蟲從廣西到青島的路上就走了兩天,到14日時部分螢火蟲實際已經到了壽命的極限。另外,青島和廣西的氣候差別,以及大量游客觀賞螢火蟲時使用了閃光燈拍照,都加速了螢火蟲的死亡。
“再引進也還沒有確定是吧?”
青島中山公園歡動世界的工作人員:“這個我們應該不會了,或者說不確定。”
專家介紹,螢火蟲是環境指示動物,喜歡潮濕、植被茂盛、沒有光污染的地方。綜合各種條件,從目前來看,引進的螢火蟲想要在此生存繁衍,很難做到。
為什么小時候在農村能經常見到這樣的小東西,剛才說了,跟環境有很大的關系。現在城市里的環境幾乎都不適合螢火蟲的生長了。有人說,與其引進螢火蟲,不如改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