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7月23日訊(記者 苑菲菲) 在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有一個由學校里的貧困大學生們自發組成的團體——“海風打工兄弟團”。“打工團”的同學們利用周末做兼職捐款,并將這些捐助的錢都匯成“愛心助學金”,送到福山區門樓鎮西馬疃村的一對單親兄妹手中。這一屆學生畢業了,會交接給下一屆的同學將愛心傳遞下去。就這樣,6年來,這些學生們用接力的方式,幫助這對兄妹從小學讀到了初一。
23日下午,記者跟隨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機電工程系的學生代表徐加貝和幾位老師,來到了他們資助6年的兄妹家。兄妹倆是龍鳳胎,哥哥叫崔建文,妹妹叫崔建穎。
說起資助的事情,還要追溯到2007年9月。當時,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2007級電子工程系的學生王匯海,得知門樓鎮佑民中心小學一年級有一對單親家庭的龍鳳胎兄妹交不起學費后,便萌生了資助他們的想法。當時讀大一的王匯海跟幾位同學商量后,成立了“海風打工兄弟團”。利用周末的時間,同學們到福山區的酒店做兼職,賺到錢再拿來捐款。
王匯海本身是貧困生,平時的學費和生活費要靠助學金來補貼,而“海風打工兄弟團”的第一屆成員也都是貧困生。為了讓大家能負擔得起,也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其中,他們決定從每人每天的打工所得中捐出一元錢作為“愛心助學金”,湊夠700元后就送到兩個孩子手中。
可學生們總會畢業,且進入大三后就會到各地實習,擔心照顧不到兄妹倆,學生們便在迎新的時候,發掘有意向的學生加入打工團,并選出負責的學生代表。就這樣,這一屆學生畢業了,資助兄妹倆的責任就會交接給下一屆的同學,一直持續了6年。
現在的負責人徐加貝也馬上進入大三,要到泰安實習,在暑假前,他又將事情交給了2012級的學弟。徐加貝說,他們已經商量過,至少要堅持資助兩兄妹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如果之后他們還有需要,同學們會考慮加大資助力度。如果到時已不需要,同學們還會再尋找下一個資助對象。
徐加貝說,前期加入的同學大多家境不好,都能體會到兄妹倆的困境,但后來很多家境不錯的學生也加入了打工團。他們不求回報,只想為需要幫助的人做點事,他們還希望愛心接力能一直繼續下去。
學生資助孩子
學校并不知情
煙臺汽車工程學院負責學校宣傳的劉老師說,他是在學生們資助兄妹倆很久之后,無意中瀏覽福山區教育局的網站時才發現這個事的。劉老師說,當時他看到網站上有一則門樓鎮佑民中心小學倆兄妹被煙臺汽車工程學院學生資助的消息,隨后劉老師立刻跟學校匯報。
劉老師說,當時的學生畢業后,他以為這事也就結束了,直到不久前才從徐加貝的班主任那得知,愛心接力一直在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