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交駕駛員、銀行柜員、餐館服務員、護士等服務行業的從業者經常遭遇各種“窩火事”,他們的情緒健康關系著市民的安全和生活便利。近日,濟南公交六分公司五隊的“職工情緒發泄室”每周六向市民開放,在這可以“出出氣”,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本報記者 孟燕
氣得發抖,只能打不還手
“業務量特別大,一天到晚不閑著,累死累活的。”24日,在省城某銀行工作的劉先生表示,有時候遇到蠻橫不講理的顧客,被罵幾句,心情立馬非常沮喪。“有時候被氣得發抖,真想出去干一仗,但也不能說什么。”
公交駕駛員每天遇到的“窩火事”更是不勝枚舉。9日,104路駕駛員陳師傅行駛至王官莊站點時,一名穿著時尚的年輕女士上車就揮舞著月票抱怨,“車開得怎么這么慢!”陳師傅注意到月票照片非女子本人,要求查驗月票。“這是我媽的月票,怎么不能用啊?開好你的車,多管閑事!”年輕女士邊說邊用手抽打了陳師傅一下,下車揚長而去。
5月份,66路駕駛員李科駕駛的車輛停靠時,被一輛逆行的電動車故意刮擦。他找電動車主溝通時,被該女士啪啪連著扇了幾下臉。女士還叫囂著,“我就是蹭了,怎么了!”“那滋味真難受,但我們也得忍著。”李科說,因為這事,他還獲得了車隊當月的“委屈獎”。“有時候車在等信號燈時不準上下客,我們擺手,一些人也會踹門或者破口大罵。”
125路駕駛員王鵬已經跑了7年車,他覺得“被打被罵”都已經不是事兒了。“剛工作的時候年輕火大,還跟人吵架。后來服務標準高了,就時刻提醒自己。”王鵬舉例,有次因為躲避突然竄出來的車,他急剎車,結果一名男子坐到了一名女士的腿上。女士以腿受傷為由要求賠償,男子跳窗而逃,女士遷怒于王鵬“放”走了男子。“挺委屈,沒辦法只能耐心解釋,還帶她去了醫院檢查。”
發泄室里使勁“拳打腳踢”
緩解駕駛員不良情緒的任務都落在了車隊書記身上,不少車隊還設立了“情緒發泄室”。22日,濟南公交六分公司五隊的“職工情緒發泄室”里,剛跑完一圈車回來的112路駕駛員張宇戴上拳擊手套,對著沙袋一陣猛擊,并大喊幾聲。張宇說,天太熱,再加路上堵車,跑一圈多用了1個小時。這讓他情緒有點煩躁,趁著休息的時間,他來“發泄”一番,調解下自己的情緒。“出了汗,喊幾聲,心情就好多了。”
車隊負責人周燦銀表示,2010年8月設情緒發泄室,這兩年設備越來越完善。發泄室內有體能訓練器、動感單車、沙包、拳擊、仰臥起坐等設備,還有呼啦圈、飛鏢等娛樂性裝備。
車隊要求駕駛員對待乘客必須“罵不還口,打不還手”,但是情緒化的東西長期憋在心里肯定不好。周燦銀指出,最大的效果就是“零事故”,看得見的效果就是投訴量一直在下降,有時甚至能減少一半。
“駕駛員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情緒,我們鼓勵駕駛員把不良情緒說出來。”周燦銀強調,在這里,罵隊長都沒關系。“受了委屈,我們讓女駕駛員哭出來,男駕駛員更傾向于暴力宣泄。”
濟南公交二分公司五隊,站房內貼著一張駕駛員生物周期晴雨表,顯示駕駛員生物節律的高潮期、低潮期和臨界日。車隊負責人李傳中表示,這是運用軟件來科學了解駕駛員的情緒波動。“如果智力、體力、情緒都不佳,我們建議駕駛員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