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路有一個夜市,晚上會有社會閑雜人員來收費。”近日,有市民反映,在市北區同德路,有一個自發形成的夜市,晚上社會人員來收費。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前來收費的是由當地一位已經退休的居委會主任打著居委會旗號組織的。而現任居委會并不承認這種隸屬關系。
“同德路有一個夜市,晚上會有社會閑雜人員來收費。”近日,有市民反映,在市北區同德路,有一個自發形成的夜市,晚上社會人員來收費。他向記者提供了他所收到的收費票據。記者查看票據發現,收費的名目是衛生費,最后蓋的紅章名為“臨時夜市衛生管理專用章”,沒有單位落款,整個票據極不規范。
記者前往同德路夜市進行探訪。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前來收費的是由當地一位已經退休的居委會主任打著居委會旗號組織的。而現任居委會并不承認這種隸屬關系。
23日下午4時許,記者來到同德路,發現已經有許多商販駕車來到市場。這些商販有賣蔬菜、水果的,有賣生熟肉類的。很多商販開著小卡車來到市場,將車停在路邊,直接在人行道上擺攤售賣。記者發現,整個市場延綿150多米,商販近百家。
市場上的攤主告訴記者,這個市場是自發形成的。附近居民需要有一個地方就近購買一些農貿商品和日常用品,商販們也想找個低成本的地方來進行售賣。于是同德路這里就自發形成了一個市場。
記者就近走訪了幾位附近的居民,大家都表示,有了這個市場,市民的生活方便了許多。
記者向攤主詢問,有沒有人管理市場時,攤主用手指了指后面的小區,“是這個小區里面管事的人管理這個市場的。”據攤主介紹,這個市場收費因攤位大小,經營商品不同而有差別。一般農貿產品攤位是按月交費,600到1000余元不等。日化用品,服裝等臨時攤位則按日交費。“像我這個攤子,估計有4米吧,一天是30塊錢。”一位攤主如是說。
記者在攤主的引導下,在小區內的一排平房內找到了所謂的“服務辦公室”。辦公室內有一壯年男子,詢問得知,他就是“服務辦公室”的沙主任。沙主任介紹說,這個“服務辦公室”是同德路居委會下屬,受其領導的。自己是原來的居委會主任,后來因年齡因素,退休賦閑。看到一時無人管理,自己便組織了這個辦公室。
“門前夜市的收費人員是我們辦公室的人。”沙主任說,小區原先的物業因服務不周退出后,業委會也到期解散,現在由他們擔當起了小區的物業責任,收取小區的物業費以及附近一個夜市和一個早市的衛生費。“我們衛生費收得很低,每個攤位平均下來一天也就5塊多。”這些收取的費用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沙主任一再強調,自己的“服務辦公室”靠自力更生。“我們光雇用打掃衛生的工人,每人每月都要7000多元。很多業主都不愿意交物業費,我們靠收取市場的衛生費來彌補缺口。”記者詢問,資金支出是否公示過,沙主任回應說,每個月他們都有賬目公示,保證資金使用的公開透明。但由于網絡問題,公示的電子版照片沒法向記者提供。
合肥路城管執法中隊就在“服務辦公室”隔壁,記者在這里見到了執法隊的趙隊長。趙隊長介紹說,這個市場是自發形成的,從法規上來講是不合法的。“我們也考慮過將這個非法夜市取締掉,但周圍的居民都不同意。”趙隊長說,雖然這個市場不合法,但是周圍居民很需要,再加上小區的“服務辦公室”對市場的管理還算到位,市場秩序井井有條;市場所在的位置是一條斷頭路,并不影響正常的車輛通行。所以決定現在暫時不對其進行取締,方便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
記者聯系到同德路社區居委會,居委會孫主任告訴記者:“老沙確實是我們原居委會主任,現在退休了,幫忙在小區做一下物業工作。不過這個‘服務辦公室’并不受我們居委會領導,對于他們收取市場的衛生費一事,我們并不知情。”
記者走訪中得知,很多居民對于現在的物業管理也很不滿。居民們也多次向辦公室要求公開賬目,希望能夠得知資金的具體流向,但一直沒有下文。
見習記者 崔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