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下午,在濟南市濟陽縣東關黃河浮橋上,一位過橋的老人倒在橋上,直至20日上午才被發現已經去世。在近20個小時的時間里,盡管有不少行人向浮橋收費站反映這一情況,但沒有人幫老人報警或叫救護車,收費站管理員也遲遲沒有上橋查看,最終導致悲劇發生。晨報特派記者 孫小烜 發自濟南
[事件]
黃河浮橋上老人去世
7月24日,記者來到濟陽東關浮橋,由于黃河水勢大漲,浮橋中段已經拆除,車輛禁止通行。
但在5天前,這座橋梁是附近幾個村莊的村民跨越黃河的主要通道,每天都有上百輛車來往于兩岸。
19日下午,一名70歲左右的老人步履蹣跚地走上了浮橋,陰雨的天氣,讓橋面格外濕滑。在浮橋西側的濟陽收費站旁,一名目擊者告訴記者,“我看到那個老人的時候,他是從濟陽往章丘那邊走,走得不快,看起來身體也不是很好,穿著白色的短袖衫,還拿著個瓶子。這個人很眼生,應該不是附近的村民!
記者了解到,濟陽東關浮橋東接章丘,西連濟陽,管理權從橋中間一分為二,但橋所處的位置仍為章丘地界。濟陽收費站的幾位管理員告訴記者,東關浮橋建設的初衷是為了方便兩岸的村民來往農作,“兩岸有八九個村子,平時來往的人也不多,那天下雨,過橋的人就更少了!
一名濟陽收費站管理員介紹,從當天的收費單據看,過浮橋的車只有七八十輛,老人上橋的那個時間段,通行的車輛很少,“天黑以后沒有車通行,就算是有人看見他上橋了,也不知道他會倒在那。”記者在現場看到,兩側的收費站都建在距離浮橋二三十米的地方,從收費站看不到橋上的情況。在浮橋旁,有一座巡視房,顯然早已廢棄不用!白钤绲臅r候還有管理員去巡視一下,但后來那個巡視房因為地軟下陷了,也就沒人去了!
在老人出事后,曾有路人通知浮橋兩側收費站的管理員,可惜始終沒能引起重視。“那天不是我值班,但聽說是有人來反映過,說有個老人躺在橋東邊,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況!笔畮讉小時后,越來越多的人向兩座收費站的管理員反映這個情況。20日10:00許,章丘收費站的管理員意識到事情嚴重,去橋上查看,隨后報警,但此時老人已經離世。
[原因]
怕遭誣陷“好人難當”
接到報警后,章丘市呂家寨鎮派出所民警趕來確認老人已經死亡后運走了尸體,并試圖尋找其家人。然而5天過去了,老人的身份依然是未知數,“我們發出了尋人啟事,但一直沒有人聯系我們,也沒有人來認領尸體,附近的村民家中也沒有報失蹤的!泵窬嬖V記者,老人的死因目前還不確定,但判斷有可能是突發疾病所致。
在采訪時,濟陽收費站的幾名管理員對老人的去世唏噓不已。在問到當時為何沒有報警時,一名管理員給出了這樣的說法,“當時并不知道這個人有生命危險,如果有人打個電話或許就能救過來,不過就算是知道了,也未必有人敢去幫忙,萬一被賴上了怎么辦,現在好人難當。”記者了解到,東關浮橋距離濟陽縣的醫院只有十分鐘車程。
這名管理員說,此前附近村里曾經出過一次車禍,一名老人在浮橋附近的路上被車撞了,司機把老人送到醫院后,卻被賴上!斑@種事不少見了,也不是不想管,實在是怕了。要不然過路的車輛行人為什么不直接報警,還非要通知我們。”
收費站管理員都是附近農村的老人,出事后也曾向村里人打聽過消息,但沒有人認得這名老人,“到現在也沒有人來問過我們,要是家里走失了老人,按說子女應該很著急啊,怎么會到現在都沒有人來問。”
對于這件事,不少市民追問:“撥打110或120,動動手指頭的事情,或許就能救老人一命,舉手之勞為什么沒人做呢?如果倒地的是自己的親人,我們該作何感想?”
我們不想把這一個體事件上升到道德審判的高度,但毫無疑問,整個社會都需要喚回自己的良心。
【記者有話】
見死不救何人救我
老人倒在浮橋上一夜,竟然沒有路人伸出援手,收費站管理員接到許多人的反映后才報警。老人的離世再次刺痛了我們的神經——已經習慣了麻木和冷漠的神經。
記者在采訪時,最心痛的除了老人的遺憾離世,還有收費站管理員對于“好人難當”的感嘆。在面對需要幫助的人時,選擇明哲保身,還是甘冒風險見義勇為,已經不僅僅是個人素質問題,而是沖擊著社會道德底線的大問題。
一段時間以來,討論“見死不救罪”入法的聲音十分強烈。當停留在口頭上的譴責和倡議拯救不了道德時,人們就自然而然地想起法律,進而想起了最具強制力的刑法。然而,且不說見死不救入罪難以量刑,僅這種以法律強制的形式促使人們見義勇為的想法,本身就是對社會道德的嘲笑。
采訪時記者了解到,發現老人倒地的行人不止十余人,但很多人抱著“可能是醉漢”、“別人會報警”、“不管閑事”的想法,袖手旁觀。正是這種見“義”望他人勇為的心態,導致悲劇的發生。但誰也不知道,明天需要被救助的會不會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