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曾備受戀人的追捧。81歲的老人遲學典,就做了這輩子“最浪漫的事”。他的老伴曲俊敏因為腦血栓、糖尿病,19年前癱瘓在床,7年前變成“植物人”。19年來,遲學典堅持照顧老伴,化身為按摩師、營養師、理發師……連醫生都說“不行了”的老伴,在他精心照料下,雖未蘇醒,卻仍面色紅潤。
煮好餃子用豆漿機打碎才能喂
病床上的曲俊敏面色紅潤,除了沒有意識、不能講話,她看上去很精神。“她心里明白,就是不會說。”遲學典舉例說,有一次他把老伴的嘴掰開喂飯,老伴突然咬住他的手指不放,他輕聲說:“再咬就不喂你了”,她馬上乖乖地松開嘴。和老伴的“互動”,成了閃在老人心里的一道光,也是支撐他一路走下來的力量。
早年間,曲俊敏進食主要靠胃管。在遲學典的照顧下,老伴漸漸有了自主吞咽的能力。于是,他就變著法子搭配營養餐,水餃、面條、蛋花粥、各種蔬菜水果……2天煲一鍋大骨湯,給老伴“補鈣”;3天煲一次蘋果粥,給老伴補“維生素”;夏天經常買個西瓜,做成清涼的西瓜汁給老伴“消暑”。“現在她一頓飯最多能吃大半個饅頭和半碗菜呢!老伴最愛吃我包的餃子和手工搟面,所以有時候我會包餃子喂她。”不過,遲學典所說的這些食物都不適宜老伴直接進食,而要用豆漿機打碎才能喂。
每晚要幫老伴翻身兩三次
9月3日下午,記者見到了遲學典。在歷山路128號院的居民樓里,簡單的家居用品、整潔的房間沒有異味,客廳的舊鐘“答答”作響,在19年多的如梭光陰里,不緊不慢地做著重復的機械運動,一如房間的男主人。
每天早晨6點,他準時起床,背上他的綠軍包到菜市場買菜,一周去藥店兩次給老伴買藥……回家后做早飯,自己顧不上吃,遲學典先把老伴的枕頭墊高,用湯勺撬開老伴的嘴一口口地喂。別人是一日三餐,曲俊敏是四餐,晚上9點鐘還要喂一次。每天給老伴抬胳膊“活血”兩次,每次抬50下。每2小時幫老伴翻一次身,并拍打、按摩全身20幾下,這是遲學典每日的必修課,“不然她身上容易長褥瘡。”就連每天晚上,他都要起來2—3次幫老伴翻身。
“理解和誠信是我一輩子的做事準則”
“這是我的本分。”說起照顧老伴19年的感人事跡,遲學典淡然地回答,“我們1949年結婚,熬過了3年自然災害,拉扯大了5個兒子,中間還在單位燒了14年的鍋爐,一輩子辛苦操勞。她是一個要強的人。照顧老伴是自然而然的事,尤其是她生病的時候,理解和誠信是我一輩子的做事準則。”
閑來無事,遲學典會翻出老伴的陳年舊照追憶,很難和如今疾病纏身的她聯系到一起。“我們都做不到。”幾個子女都在公交和公安系統上班,越是節假日越是忙碌,照顧母親的重擔落在父親身上,讓子女們很不安。但是,受遲學典的影響,晚輩們的婚姻都維系得很好,共同組成了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本報記者 黃佳杰 通訊員 徐明貞 孫曉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