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9月22日是無車日,一年只有一天,卻往往被人們忽視。
由于恰逢小長假后的第一個工作日,道路擁堵狀況未見緩解,很多車主開車出門之后才在廣播中聽說當天是無車日。
機動車數量依舊快速增長,綠色出行不應該只在無車日當天呼吁,應該成為市民出行的常態。而相關部門在倡導綠色出行的同時,也應該調研如何發展立體公共交通網絡,研究道路擁堵解決方案,制定出低碳節能環保出行的長久之計。
本報記者 張泰來 蔣龍龍 王倩 宮凱悅 于飛 孫健
見習記者 許亞薇 胡祥東
路太堵,公交延誤半個多小時
22日上午7時35分,記者在省城經十路歷山路交叉口看到,東向西車流量很大。在歷山路口往東壓車五六百米。擁堵最嚴重的當數高架橋下橋口。在燕山立交下橋口,從東向西看,薄薄晨霧中,一眼望去全是紅色車燈。在西向東方向的玉函立交橋下橋口,也是同樣狀況。
一名K56路公交駕駛員說,相比前兩天假期,經十路堵得厲害,多輛K56都擠在了一起,他只能“放空車”跑了好幾站,從友誼山莊站開出來,一直到山師東路才上了兩名乘客,“誤點了三四十分鐘”。在從三孔橋街左轉到明湖西路的道路上,機動車排起了50多米的長隊,一些公交車要等4個信號燈才能通過。
無車日當天的車流量究竟有沒有變化呢?9月22日,濟南市市中交警大隊通報了經七緯二路口,9月18、21、22日三天在上午7點至12點之間,通行車輛的數據。數據顯示,在正常工作日(9月18日),這個路口的車流量為11321輛,節假日(9月21日)8245輛、無車日(9月22日)9672輛。對比三個數據,假日車流量最小,相比工作日,無車日車流量略有減少,但比假期還是增加了不少。
車開出門,才聽廣播得知無車日
上午7時10分,記者在省城三孔橋街南段看到,由北向南方向道路上靠近信號燈的地方已經排了近百米長的車隊。明湖西路由西向東通行的道路比較暢通,但由東向西方向的機動車則排起了幾百米的長隊。路面儼然成了一個停車場,很多司機不耐煩地按起了喇叭。
記者詢問5名私家車司機,他們均表示不知道22日是無車日,雖然知道早高峰堵車,但開車送孩子上學后去上班,已經成為習慣。
在濟寧市區,記者隨機采訪了十幾名司機,只有一人知道“無車日”,但該司機稱:“我也是上車之后聽廣播才知道的,聽說青島限行,但是在濟寧路面情況要稍微好一些,而且我這車已經開出來了,也就沒有再開回去。”
“不知道今天是無車日,今天開車上道還抓嗎?沒接到通知。”22日無車日當天,記者在煙臺街頭隨機采訪,有八成以上市民不知道無車日,部分市民僅有耳聞,但并不了解具體日期。記者采訪的50名市民中,有42人表示沒聽說過無車日,5人聽說過,但并不知道具體是哪天。只有3人知道具體日期為9月22日,3人中只有1人沒有開車出行。
限行路段暢通,周邊路段添堵
德州市區劃定了限行區域,22日上午,記者途經多個路段發現,未限行道路車流未見明顯減少,一些限行道路周邊路段卻因分流比平時更加擁堵。東方紅西路上自西向東行駛的車輛不允許直接前行,被交警引導著拐入湖濱北大道繞行,德州市人民醫院西門前的道路車流量壓力非常大,一度成為“停車場”。
“這條路這么窄,本來就容易堵車,東風路今天不讓走了,擠到這邊更堵了。”人民醫院西門的一門市店主說。 山東交通學院現代交通研究所所長蔡志理說,濟南市機動車保有量為138萬輛,如果每輛車都能做到每個月少開一天車,那么每天上路行駛機動車的數量就能減少5萬輛左右。5萬輛機動車在靜止狀態下排隊,大概能排300公里。按照每輛車每天行駛50公里計算,這5萬輛車靜止一天就能減少250萬公里的行程,按照每天每百公里10升油計算,這一下就能節省25萬升汽油。每輛機動車每萬公里碳排放量在2.7噸左右,這5萬輛車不上路,每天碳排放量就減少了675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