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10月8日訊(記者 劉濤 王茜茜) 惠民縣魏集鎮大崔村有一古墓,相傳是朱元璋重孫之墓,距今約有幾百年的歷史,村里人世代都以此為榮。日前,墓地上卻出現了一個大坑,疑為盜墓者所為。為保護該墓,村民向派出所報案。目前,該案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8日上午,順著惠民縣魏集鎮大崔村一條橫貫東西的鄉間小路,往東走約300米,這里是大崔村的莊稼地,主要以棉花種植為主。在路南約50米的地方,記者在一片棉花地里發現一塊長約5米,寬約3米的空地,這里就是村民所說的吳王墓遺址。
據村民介紹,空地上本來種的是棉花,前幾天有人盜墓,將棉花砍了,并在挖了個大坑,現在坑已被填埋。蹲下身子,記者還能看到沒被砍干凈的棉花枝干遺留在地上。
記者在墓地現場時,兩位村民也恰巧路過。“6日早上,我們打工路過該地,發現這里圍觀了許多村民,才得知古墓被盜了,但由于趕路就沒停下來觀看。空地東邊低洼的地方就是當時挖的大坑。”
記者來到村里,想了解關于古墓的更多情況。一位村民告訴記者,被破壞的那片棉花地是村民崔寶亮家的。隨后記者來到崔寶亮家,他表示對古墓遭到破壞一事知之甚少,“何時被挖,何時又被填埋,我們都不知道。”
不過,從他們口中得知,6日清晨5點左右,村里一位農婦到地里種麥子,發現自家地被水淹了,于是她開始尋找水的源頭。尋找過程中,突然從旁邊的棉花地里鉆出兩個陌生男子,農婦問他們在做什么,他們自稱是來打兔子的。隨后,農婦又看到三個陌生男子從棉花地里鉆出,同另兩名男子一起離開。此時,農婦才發現古墓遺址上被挖開一個大洞,水是從墓地里抽出的。她趕緊將此事告知了村委會。崔寶亮告訴記者,是村委會和幾個村民填埋了大坑。
下午兩點多,記者見到了大崔村村委會主任崔寶嶺。據他介紹,古墓是在5日晚上被盜,當他得知此事時,已是次日上午9點。他到達現場時,發現空地東側有一個直徑約一米的大坑,坑旁放了一個高約兩米的鐵籠,推測可能是方便盜墓人進入墓地所用。坑深約三米,其中兩米為土層,土層下是一米厚的墓頂,墓頂往下全是水。現場村民將繩子栓一磚塊下放到水中,拿出測量后約有5米深。“墓頂已被撬開,都是些碎磚塊。”還有村民說,該墓面積很大,可達六七百平方米。
關于古墓被盜事件,派出所目前仍在繼續追查中。
頭條相關
古墓兩年前曾遭破壞
據村民介紹,該墓曾經在2011年冬天被破壞過,現在是第二次遭破壞。
崔寶嶺告訴記者,2011年,一伙溫州人來到此地承包了村里的一片棉花地,說是要蓋棚養鴨苗,“棚子蓋起來了,人卻都走了,等我們要撤棚時才發現,地面上被挖了百十個寬約70厘米的大洞,地點就是在古墓周圍。”崔寶嶺說,后來從派出所那里獲悉,這幫人的身份信息是假的。“古墓被破壞,民警不可能天天派人來看守,我們只能暫時將大坑填埋,同時告知村民提防外來人員,保護好村里的古墓。”
隨后,記者翻閱《惠民縣志》關于古墓的記載,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村東有古墓,程王墳,即吳王墓。據清光緒《惠民縣志》載,明漢王朱高熙之子曾被封為吳王,死后葬于此,故稱吳王墓或王墳。”據了解,朱高熙之子,即朱元璋的重孫。
對于此處古墓是否是真正的吳王古墓,惠民縣文化局李科長告訴記者,現在仍不能確認,但已將此墓作為古墓上報給省級相關部門請示發掘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