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工學院大二學生劉嘉達與同齡的大學生不同,他潛心于發明創造,榮獲5項發明專利,成了學校里名副其實的發明家。10月10日,記者采訪了解到,劉嘉達研制的養殖環境加濕降溫消毒一體控制系統已經獲得5項專利,學校還為其搞發明提供經費支持,特批一間辦公室供其使用。另外,為了鼓勵學生進行發明創造,近年來島城不少高校出臺措施,島城大學生的發明“碩果累累”。
一項發明已獲利500萬元
“我從小就愛拆拆電器,搞點研究。中學畢業的那個暑假,我到一家養殖場打工,發現里面的消毒殺菌系統存在問題,每次噴頭漏滴出來的水都讓雞舍環境變臟,噴頭還常堵塞,清理起來很麻煩。最關鍵的是,這樣會產生一些病菌。”劉嘉達說,他當即找到負責人詢問,得知全國各地的養殖場大多存在這樣的問題。“我當時就從氣門芯的應用中找到靈感,改進噴頭后,噴出的不是水而是霧氣。這個過程需要精準的模具和配合壓力等,反復試驗改進才得以成功,研制出帶有止漏裝置的養殖環境加濕降溫消毒一體控制系統,已經申請了五項發明專利。”
“剛開始做模型的時候,先后找了四家模具公司,結果前三家公司都是考慮了一個月之后說搞不定,讓我們找別的公司。”劉嘉達的母親張俊玲告訴記者,孩子發明這套設備很不容易,一個數據不準確也不行。“設備制作出來后,我們找企業試用,企業說半年之后效果好再給錢。結果企業發現使用效果不錯,終于支付了兩套設備的生產成本價9000元。”
“我們一共投入了六七十萬元生產,目前已經有500萬元的營業額。但是現在一直是委托廠家生產,存在很多的不利,沒有辦法進行監管 。”劉嘉達說,他正想辦法建立屬于自己的工廠來生產設備。
學校批經費專設辦公室
雖然很早就有了發明專利,也有了創業的初期發展,但是劉嘉達一直比較低調,直到他這次參加創業大賽,學校才知道他創業的事情。
“這次大賽,我們青島工學院的領導和老師們都給予我極大的鼓勵和幫助,初賽時我母親幫我報的名,接到的通知晚了,趕上了我期末考試,但是學院院長為我特批了緩考程序支持我參賽,學院史玉河教授得知我擁有幾項專利后非常高興,立即對我進行參賽指導。”劉嘉達說起學校對他的支持,言語里滿是感激。
記者了解到,青島工學院歷來重視科研人才的培養,已經在二號教學樓負一層設立了大學生創業中心,學校設立科研專項基金用于資助校內外獲批立項的各類教研 、科研項目,所需經費在學校年度預算中單獨列支。“現在學校對我的創業特別支持,在創業中心給我留出一間辦公室。”劉嘉達說,在學校的創業中心,他還獲得一部分經費支持。
高校多措施鼓勵搞發明
記者了解到,為了鼓勵學生進行發明創造,島城不少高校都出臺一系列的措施。2010年,山東科技大學決定設立學生專利研究及申請資助專項經費,用于支持學生申請專利,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獲得專利的同學還會被學校重點推薦免試研究生。
“我們學校每年的‘挑戰杯’比賽很火,老師和同學都很重視,學院都會組織團隊來參賽。”青島大學大四的小梁告訴記者,學校的科技創新氛圍很濃,到了全國性的科技競賽,學生團隊都會認真準備,學院和學校也會派專業老師指導 、幫助。記者搜索駐青高校網頁發現,很多大學都會把各種大學生科技競賽的通知貼在顯眼位置,號召學生報名參加。
文/圖 記者 郝園園 見習記者 魏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