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熱線6610123消息(記者 鐘建軍 李娜) 14日,牟平區一條漁船在養馬島東北部海域小象島附近遭遇風浪沉沒,7人墜海,2人獲救。15日,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再次前往出事海域搜救,仍沒有找到另外5名落水船員。
“搜救直升機今天一早又來了,一直到中午才走。”牟平區大窯鎮漁民孫先生說,漁船出事的海域就在蛤堆后村附近,他從家里就可以看到這片海。“昨天直升機救上來兩個人,很快由120送到醫院了。直升機一直搜到天黑才離開。”孫先生說。
據了解,現在的水溫條件下,人的生存時間可以達到40小時左右,從14日上午11時到15日上午11時,搜救人員一遍又一遍在海面上搜尋,但仍沒找到5名落水人員。
據了解,遇險漁船是一艘20馬力的木質漁船,船上共有7人。在大風天氣來臨前,漁民們已經接到了14日上午11點必須回港停靠的通知。本想趕在大風來臨前收回漁網,沒想到風浪來得那么急,加上漁船發動機遇水,無法發動,7人遇了險。
據了解,事件發生后,煙臺市、牟平區的有關領導趕赴現場指揮救援,煙臺海事局協調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直升飛機在事發海域搜尋遇險人員。15日,海事、邊防、漁政等部門以及沿岸群眾和漁民繼續參與了搜救,仍沒有5位遇險人員的消息。
相關鏈接
海上遇險如何自護自救
對于海上遇險后,船員應該如何自救?北海救助局救助處處長曲廣文說,在棄船前,船員應穿好救生衣,秋冬季節最好穿上保溫服。在海中,遇難人員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慌張,更不要喝海水,否則越喝越渴,要耐心等待救援。經驗告訴我們,最重的是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克服困難的決心,只有這樣才能戰勝困難。
在這次漁船遇險事件中,于敬斌和蘇廣有是被救起的兩位船員。他們能被救起,和他倆在遇險后及時采取的措施、堅持活著回去的信心有很大關系。
當時風浪卷來,船上人被打散,于敬斌和蘇廣有首先把兜滿水的雨褲解開了,減輕了重量。另外,于敬斌一直鼓勵蘇廣有,不要撒手,抓好網架和浮漂,兩人相互鼓勵,終于等到了救援人員。
于敬斌雖然之前沒有出海作業的經驗,但是在大浪打來的時候,他背對風浪,避免嗆海水。另外,在救援人員到來前,兩人都盡量少說話,避免消耗體力,給救援提供了時間。
現在水溫下 可堅持40小時
發生沉船事故,船員往往會棄船或跳進海里。船員在海上遇難,何時算最佳救援時間?
北海救助局救助處處長曲廣文告訴記者,根據水溫的不同,人在海水中堅持的時間也不同,“冬天的話,人在海水中20多分鐘后就會失去知覺,越早救助越好。”像現在的海水水溫也就是十幾攝氏度,一般成年男子在海中2—7個小時會失去知覺,落水人員生存時間會有40個小時左右。
本報記者 鐘建軍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