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10月17日電(記者 劉寶森 曹檳)“此事不在我們職責范圍內!”這樣的回答在孔子出生的地方山東曲阜市正成為一種“禁忌語”。類似的言論如果發生在政務部門回答群眾質詢、求助時,將會被斥為“神回復”。
正在推行“馬上就辦”新政的曲阜市日前將當地15個部門、3個鎮街在報紙《今日曲阜》上進行了公開通報批評,因為今年7月到9月間,這些部門通過網絡問政平臺上回復群眾問題時,使用了類似語言,有悖于“馬上就辦”這個旨在提高行政效能的新舉措。
曲阜市兩年前在全市101個部門單位陸續全部掛牌設立了“馬上就辦”辦公室。曲阜市委書記李長勝說,“馬上就辦”是一種理念,不是馬上就辦完,而是馬上啟動辦事程序。兩年間,當地大力將這一理念灌輸給行政部門,旨在消除行政效率低下、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
為了使“馬上就辦”更有效率,充分利用互聯網被納入考評體系。設置在曲阜黨政網站上的網絡問政平臺自2011年3月1日開通以來,74家上線單位共辦理問政2.5萬多件,多數單位能夠充分發揮平臺作用,但有少數單位在辦理回復時出現了問題,甚至出現了“神回復”。
曲阜市紀委官員表示,公開通報“神回復”尚屬首次。紀委對部分“神回復”的匯總顯示:一位市民在網絡問政平臺向林業局反映某家屬院養狗嚴重擾民問題,得到的回復是“你好:你反映的問題不屬于林業局管轄范圍,請向有關部門反映。”
對有人詢問“實驗小學六年級到底去不去魯班小學啊?具體是怎么安排的啊?”教體局網上答復“你好:‘道聽途說,德之棄也’。學校六年級沒有去魯班小學的計劃。謝謝!”
“曲阜群眾很有文字功底,但推諉搪塞、答非所問的回復沒有積極地解決問題。”負責督查問責“馬上就辦”的市督考委副主任、督考辦主任郭益民說,被通報部門將失去當年評先創優的資格,最重要的是在將臉面看得很重的孔子故里,這讓人感到臉上無光。
曲阜有關“馬上就辦”的新探索是中國地方政府積極探索政府職能轉變、提升行政效能的一個縮影,這項工作也被認為是即將在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要議題之一。
政府職能轉變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不僅被視作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活力的方法,還被認為是密切聯系群眾、改善黨群關系的一種手段,以強化黨的執政基礎。
今年8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積極性,鼓勵地方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進行改革探索,大膽創新。
在曲阜探索“馬上就辦”兩年間,這項新政已不再是曲阜獨創。目前類似的機構和提法也在湖北襄陽、廣東東莞、福建福州等地出現。專家指出,“馬上就辦”辦公室是對行政效能低下的一種叩問,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機構,恰恰說明還有一些部門不能或不愿“馬上辦”。
類似于“不歸我們管”的遭遇在地方政務部門接辦群眾事宜時并不鮮見。最近曝光的“北漂”回鄉辦護照連跑冤枉路的案例就顯示,在一些諸如辦證注冊、旅游投訴、房產處置等領域仍然存在公務人員態度粗暴、刁難、推諉等“不馬上辦”行為。
專家指出,公務員法早已對政府公職人員的權利和義務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如“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但長期以來群眾對政府部門提供的服務和辦事效率意見很大,癥結在于有效監督和問責的缺失。
而曲阜的“馬上就辦”從誕生便有嚴格的問責制度作為后盾,當地一些官員將此戲稱為“不為群眾馬上辦,就馬上被‘辦’”。曲阜市紀委常委吳海翔說,按照“馬上就辦”的規定,對存在推諉扯皮、辦事拖拉行為的部門,紀委將在全市范圍內通報批評,并在媒體上曝光,后果嚴重的,追究有關人員責任。當地已經有干部因辦事不力被通報、誡勉談話甚至免職。
轉變職能是中國新一屆政府的重要任務,也是未來改革的著力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3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本屆政府開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大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中國政法大學行政管理學教授劉俊生說,“馬上就辦”的工作思路與做法,彰顯了執政為民的理念、“無縫行政”的要求、高效行政的呼喚和服務型政府的思想。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高小平說,行政效能問題存在著反復性、頑固性和復雜性。“馬上就辦”應當好政府工作的督查室和調度室,還應承擔起行政效能實踐調研、理論建設和經驗推廣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