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建保障房算盤
事實上,公積金告急除了提取放量,還和公積金池子被抽血挪作他用有關。對此,早在今年年中,很多地方早早找到了“拖延”的緩解之策。
“今年上半年,公積金支出量增多的時候,各地已經出臺了收緊公積金貸款的政策,一方面是配合樓市調控,另一方面也控制公積金貸款的支出。”陳國強稱。
記者調查發現,今年以來不少成交熱點城市紛紛出臺了收緊公積金貸款的政策。譬如,北京、杭州、徐州宣布推出“個人住房公積金轉商業貼息貸款業務”;合肥推出公積金貸款“輪候制”;而廣州低調的提取新規和延長貸款發放時間,則是比較少見的雙管齊下“組合拳”。
除此之外,針對公積金提取的相關政策也在8月份以來被集中使用。南京、武漢、廈門等地都限定了公積金已購房賬戶一年只能提取一次,濟南市則要求已辦理公積金貸款的購房者不能一次性提取住房公積金賬戶里的余額。
記者采訪獲悉,在地方政府的“算盤”里,一方面集體采取“拖延”策略控制貸款流出,另一方面“公積金援建保障房建設”的腳步卻并沒有停下來。
“公積金沉淀資金大都以活期的形態托管在銀行,產生的利息加上公積金貸款所得均屬于公積金增值收益范疇。”一位公積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但是如果用于援建保障房,地方政府將獲得更大收益,這使得大量沉淀資金被投入到保障房項目建設上。”
據了解,早在2009年,住建部等相關部門就啟動了利用住房公積金閑置資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試點工作,試點城市可將50%以內的住房公積金結余資金貸款支持保障房建設,貸款利率按照五年期以上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上浮10%執行。
這對于地方政府而言,無疑誘惑力巨大。按照上述地方公積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的介紹,正常情況下公積金的沉淀資金大都占當期歸集資金的五成以上。“如此數額龐大的資金躺在銀行睡大覺,這是誰也不愿意看到的。”他透露,“現在很多地方,尤其是管理較松的中小城市,都在想方設法‘越線’增加公積金的援建額度。”
記者了解到,2010年濟南市成為山東省首批獲批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房建設試點城市,而在試點的幾年中,濟南市將公積金投入保障房的資金量也逐年增加:2010年當年,濟南用于支援保障住房建設資金1.91億元,而到了2013年,按照濟南公積金管理中心的計劃,將發放9.1億元貸款用于支持保障房建設;但數據卻顯示,今年1-8月份公積金結余金額僅為9億元。
“濟南市的公積金使用率達到了92%,遠遠高于全國平均65%左右的使用率。”一位長期跟蹤濟南市公積金政策變化的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這與一部分資金用于保障房建設不無關系。”挪用公積金安全嗎?
不過,出現這樣的現象并沒有動搖政府對公積金援建保障房思路的堅持。
“現在,相關部門對公積金援建保障房建設的態度是積極和支持的。”上述公積金督查中心官員告訴記者,“相對于各地的公積金結余來說,試點城市用于援建保障房項目的資金其實只占很小一部分。”
如今,全國公積金支持保障房試點已由首批的29個城市擴圍至93個城市。而按照上述公積金督查中心官員的說法,公積金支持保障房的試點城市還將繼續擴圍。
“如果公積金不能用于保障房建設,那地方政府還要專門劃撥用于保障房建設的資金,但很多地方政府不愿意也沒有能力拿出這筆錢。”上述公積金督查中心官員表示,“所以現在有很多城市仍然在申請成為公積金支持保障房試點城市。”
不過,對于公積金支持保障房建設的試點,業內一直存在爭議。
支持公積金結余資金用于保障房建設的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王涌表示:“在現有體制下,高收入群體不屑用公積金貸款購房,低收入群體買不起房,因此他們都不能享受公積金貸款購房的優惠利率。”王涌認為,將公積金用于公租房建設,優先服務繳存群體中的低收入、買不起房的繳存者,公積金制度會更顯公平。
但是,用公積金援建保障房也無疑增加了這筆資金的使用風險。
“公積金用于建設公租房,資金就沉淀下去了,而且未來貸款規模還將擴大,用于資本市場投資的公積金貸款數量會受影響,這個矛盾怎么平衡?如果公積金援建保障房的收益高于個貸,那么購房者的個貸權益如何保證?”業內分析人士陳劍波稱。
此外,在監管制度設計方面,也存在爭議。當前公積金的監管是多頭監管,住建部、審計署、財政部都可以監管。這往往導致監管職責的不清晰,近年來各地出現的挪用公積金的“黑洞”、騙套公積金的“地下產業鏈”,與此有很大關系。
“是否應該在全國范圍內成立一個專門的公積金監管機構呢?”王涌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