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濟南10月20日訊(記者 于瀟瀟)無家可歸、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這樣一位以福利院為家的“三無”老人,卻做出了一件驚人之舉——捐獻遺體,回報社會。他叫路世杰,19日凌晨1點多,他在睡夢中離開人世,終年89歲。按照他生前的意愿,他的眼角膜和遺體被捐獻出來,用于治病和科研。路世杰是濟南社會福利院自1948年建院以來第一位申請捐獻遺體(眼角膜)的“三無”老人。
濟南市社會福利院醫護科科長陳金蘭介紹,18日白天,護理人員還給老人打了吊針,到了夜里,護理人員發現老人處于昏迷狀態,喊也喊不醒。凌晨1點多,確認老人離世。今天上午8點50分,遺體接收單位齊魯醫院的工作人員將老人的遺體從社會福利院接走。據醫院方面介紹,老人的遺體和眼角膜院方將妥善處置,盡快找到合適的受益人,盡早讓老人回報社會的遺愿實現。
去年7月25日,大眾網記者在濟南市福利院第一次見到了路世杰老人,當天,他簽下了遺體捐獻承諾書。老人當時曾告訴記者,自己年輕時受過不少苦,當過兵、拉過車,大約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還當過群眾演員。但是由于無兒無女,也沒有固定工作,身體又不好,只能蝸居在天橋區一處小區里,在街道工作人員的幫助下,2009年3月,他住進了濟南市福利院。
據陳金蘭回憶,老人剛住進福利院時,身體虛弱、衣服破舊,入院檢查時發現他有高血壓和因腦血栓留下的癱瘓,所以老人入院后一直是全臥床。在福利院工作人員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身體狀況比剛入院時好轉了許多,精神面貌也好了不少。“住了一段時間,路老突然提出要捐獻自己的遺體。”陳金蘭說,聽到這話他特別感動,自己在福利院工作20多年了,還是第一次遇到老人主動要捐獻遺體。
路世杰曾告訴大眾網記者,自己在福利院被照顧得很好,也沒有什么能夠回報黨、回報國家,希望年輕人換上自己的“零件”之后,能夠好好活。
目前,濟南市能夠有資格接收捐獻遺體的醫療單位有山東大學附屬醫院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科研院校則有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而有資格接收捐獻眼角膜的醫療單位有山大齊魯醫院和山東省眼科醫院。齊魯醫院器官捐獻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器官不能用于臨床救治,但角膜還有可能造福需要光明的人,不過還要眼科專家進一步判斷能否使用。“高齡人員捐獻的遺體,一般會被用于教學、科研。”這名工作人員說。
據悉,自2003年《山東省遺體捐獻條例》頒布以來,全省已有4598名遺體捐獻志愿者登記報名,實現捐獻541例。濟南市登記遺體志愿者有1492人,實現捐獻150例。山東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稱,受傳統文化和觀念的影響,遺體捐獻還存在一些阻力。據介紹,有的老人從紅十字會領了申請表,但回家跟子女一說,遭到反對后,這表就“有去無回”了,反悔的不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