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丹丹
在天橋區,有一條東西向的小弄堂名叫三角線街。一條鐵軌穿街而過,與街道形成三角線,三角線街由此得名。路面不寬,雖經歷半世紀風雨,還是能通車的。然而最近半年間,“三角線”卻頗不太平,路面反復塌陷,主輸水管頻繁被砸斷……
直擊現場 塌陷的路面砸斷水管
23日,讀者高先生致電本報新聞熱線,稱天橋區三角線街路面莫名塌陷,將埋在下方的輸水管道壓斷,沿街單位和住戶都停了水。
當天上午記者來到三角線街,在街東頭找到路面塌陷處。鐵軌東西兩側,分別是兩塊裂縫的水泥路面。路面寬約6米,東西長度各15米。透過縫隙能看到,大部分路面懸在半空中,路基下方的土空了一部分。
目擊者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隔離欄圍住的地方正在施工,22日前半夜,工人剛把路基回填完,用水泥抹好路面,23日清早沒有任何先兆,也沒有車輛經過,剛完工的路面突然塌陷,壓壞埋在下方的輸水管線,造成整條街供水中斷。
居民講述“這是‘豆腐渣’中的‘豆腐渣’”
“前半夜剛鋪好,就一宿的工夫,連個車都沒有,路自己就塌了。這是‘豆腐渣’中的‘豆腐渣’啊!”三角街一居民的說法得到其他居民的響應。
他們說,大概一年前,三角線街開始雨污分流改造,施工隊伍陸續進駐,先是刨掘道路,再是更換管道,最后回填路基,如今工程基本竣工,只剩下“三角線”地帶,而這塊地方施工了半年,卻陸續塌了4回。
據介紹,在雨污分流工程初期,進場施工的是濟南黃河路橋工程公司,完成了三角線街的大部分改造。按照我國法律規定,鐵軌兩側各15米的道路歸鐵路部門,因此,“三角線”工程由鐵路部門自行招標,另一組工人于數月前進場施工。路面回填后,“三角線”一帶路面反復塌陷。
居民告訴記者,塌陷最厲害的一次,路上停著一輛面包車,整個車都陷進去了,而且每一次路面塌陷幾乎都會砸壞水管,整條街不得不停水,出行和生活都大受影響。
23日,堤口南路三角線街一段新鋪好的路面突然塌陷,砸壞了埋在地下的自來水管。 記者高歌 攝
施工者說 “不知道咋的就塌了”
知情人稱,承包“三角線”施工的是一對夫妻。在居民的指認下,記者找到了負責人杜女士。
杜女士表態,22日夜間工人完成路基回填,然后在路面抹了水泥,當時“一點都沒塌”。至于回填的內容物,她堅稱是石硝和原土。
那么為啥不到一宿路就塌了?她遲疑片刻,說,“不知道咋的就塌了”。再度遲疑后,她表示,路面塌陷和水管破裂或許是年久失修的關系,部分停水或許是先前施工隊伍所為,“我們貼著路北施工,路南繼續走車,興許就把路面壓塌了。”
記者發現其刨掘面很大,輸水管的位置也在其中,而且兩處的路面均為整體塌陷,塌陷位置正是其工程作業面。
搶修者說 “這件事必須徹底解決”
濟南市水務集團管網管理部天橋所前往搶修。“這段路的施工存在問題。如果還是同樣填埋,很快還會出問題,這件事必須徹底解決。”技術人員介紹,一般來說,路基回填分4步,首先必須填埋石硝,填埋高度高出管道60至80厘米,然后填埋壓實原土,再次是規定規格“水穩”,最后是10厘米的水泥路面,而水務工人挖掘的結果是,工程方沒有填埋石硝,沒有做“水穩”層,完全是外行人的工程。“我們正在積極聯系其主管單位,希望盡快拿出解決方案。”搶修人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