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11月12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農科頻道《熱線村村通》報道,眼下正是蘋果集中上市的時候,山東高密市家成果樹合作社的蘋果迎來大豐收,卻也遭遇現實的苦惱。
合作社牟家成告訴記者“今年蘋果總產一百多萬斤,家里存放三萬多斤”,品種主要是紅富士,因為找不到買家,只好堆放家里,就是沒有客戶來收購。除了普通蘋果,還有印有各種字樣的藝術蘋果,牟家成只能到集市上零散的賣。當老牟騎著自行車在集市穿梭時,果農鄧昌豐還在自家果園忙著,他告訴記者“今年賣了一萬多斤,不好,現在種植的多,當地銷量小,附近煙臺、蓬萊等地蘋果也給我們帶來沖擊,很少商販過來。”
種植面積擴大,外地蘋果沖擊,外地客商少,都造成高密蘋果滯銷。依托本地批發市場輻射應該是高密蘋果的機會,但記者調查結果卻讓人吃驚。
記者走遍整個蘋果批發市場發現,竟然沒有發現一個銷售本地蘋果的攤位,批發商告訴記者“我們這都是煙臺蘋果,當地都是零售價賣,外地蘋果價格低”。
當地蘋果種植管理技術相對落后,后期投入成本高,導致當地蘋果價格比外地高,批發商雖然進的是煙臺蘋果,可加上路費也比當地蘋果價格低。記者采訪了下前來購買蘋果的消費者,她告訴記者“我喜歡吃煙臺蘋果,口感啊水頭都很好吃”。
種植成本上升,蘋果定價過高造成蘋果滯銷,解決這個問題當地還需提高蘋果管理技術,壓縮種植成本,降低身價,高密蘋果才能被市場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