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
有人去支教 有人當義工
他們不只是學霸,更在各項社會工作中嶄露頭角——有兩人在學院團委學生會擔任學生干部,有兩人在級隊擔任級隊委員,三人擔任物理1003班班干部,一人擔任學校職業規劃與就業協會部長。眾多的社會工作在他們看來,不是負擔,而是一份責任與擔當。
余永來自貴州的山村。剛上大一時余永便與貴州老鄉共同創立了“一鄉人”支教團。大一,作為支教隊員,余永去了屯上小學擔任數學老師,還時常普及計算機知識,一去就是28天。
回到學校后,余永便思考如何能擴大支教團影響力的問題。支教團從當初的十幾個人去一所學校,如今發展成為80余人支教六所學校。“有了信念的支撐,沒有什么是做不到的。”連續三年,余永的暑假都是在支教生涯中度過的。
被余永的故事感動,寢室的其他兄弟紛紛加入了支教隊伍或者參加志愿服務工作。
幕后
寢室就像家 家和萬事興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203寢室書寫了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的傳奇,根據不完全統計,三年多來4人共獲得117項校級以上獎勵。
相互照應,相互幫助,相互攙扶,少了面紅耳赤的爭執,少了爾虞我詐的算計,少了不合群的自私,無形之中卻增添了一份濃濃的友情。就像一個家一樣,家和萬事興,這是203寢室的秘訣。
正因為寢室的優異表現,203寢室連續三年獲得了校“千優寢室”和“文明寢室”,“團結的力量大于一切,和諧的關系讓我們更好地發展。正因為在這樣一個優秀的寢室,才能培育出更加優秀的我們。 ”寢室長吳騁說。龍海波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辛敏娟 攝影龍海波
李澤宇 河北
以全年級第一的成績保送至北京大學直接攻讀博士。
余永 貴州
保送至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與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劉睿 黑龍江
保送至大連理工大學光學工程專業。
吳騁 遼寧
遼寧的吳騁保送至中國科學與技術大學直接攻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