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11月4日,16歲的胡正澤放學后沒有按時回家。5日,同學捎來胡正澤留給父母的留言,信上說,他去打工“闖世界”了,希望父母不要擔心他,好好安心工作,經常替他去探望年邁的奶奶。5日起,胡正澤的父母胡安平和張新愛放下手頭的工作,跑遍了濟南的大街小巷。
13日至15日,本報連續關注16歲少年胡正澤沉迷網絡小說逃學,離開家時只攜帶了500元伙食費,其父母從淄博來濟遍發尋人啟事找孩子。截至15日記者發稿時,胡正澤只身來濟已 11天,目前仍未有任何進展。
記者追蹤
15日7:00,孩子母親張新愛收到一則短信,發信的是一個陌生號碼,內容只有一行字,“身上沒錢了,我回不去。”她趕緊回撥那個陌生號碼,但是電話始終無法接通。
她說,因為這則短信,她心里火燒火燎的,一方面有些期待,如果短信確實是孩子發的,就證明孩子能看到報紙,知道她和孩子爸爸在濟南找他;另一方面,她有些害怕,希望這只是無聊人的惡作劇,因為如果孩子不接電話,他或許短期內還是不愿回家。
張新愛說,14日,孩子父親跟同事一起找了許多地方,在車站、廣場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張貼了尋人啟事,他們在貼尋人啟事的地方找到不少招工的小廣告,可以把小孩介紹到北京去打工。“孩子他爸一掛電話,我倆都特別害怕。孩子走失11天了,我倆能想到的招都使了。我們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平平安安的,早點回家。”張新愛說。 (記者張丹丹)
編輯點評
因沉迷網絡小說,16歲少年離家11天仍無音訊,留給父母的只有焦急和擔心。無獨有偶,重慶一名初二少年迷上網絡小說,后來發展為逃學;海南一少年沉迷手機網絡小說,連看半月瘦了10多斤,最后昏厥……
目前,網絡書籍的質量良莠不齊,不少小說“很黃很暴力”,沉迷這些讀物,會讓孩子產生沖動模仿,釀成不良后果。希望有關部門加大對網絡書籍的審查和管理,斬斷不良網絡小說向青少年伸出的“毒爪”。提醒家長,在發現孩子有“成癮”的苗頭時,不能一味地訓斥阻止孩子,可通過“轉移注意力”來減輕孩子對網絡小說的依賴。通過合理引導,幫助孩子走出“書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