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2月30日上午,幾個月前因車禍受傷住院的王興亮到省立醫院東院復查。他準備刷就診卡付錢時,卻被告知就診卡無效,卡里的余額也被取走。讓王興亮不解的是,就診卡一直在自己手里,他和家人都沒有取過錢,錢到底去了哪里?
本報見習記者 許亞薇
準備刷卡付款 卡卻早被銷戶
2013年9月,王興亮因交通事故受傷住進醫院,10月初康復出院。此后,他每個月都會到醫院檢查身體恢復情況。
12月30日是王興亮最后一次到醫院復查,當他準備付款時,辦卡中心工作人員告訴他,他持有的就診卡已經被銷戶,是無效卡,卡里的100多元錢早已被取走。
"因為12月底還要復查,所以月初的時候在卡里留了一部分錢,沒有把余額全部取出來。"王興亮向記者介紹。
同時,他還出示了三個月以來在門診看病的交費憑證。憑證顯示,出院后王興亮每個月都復查一次,12月2日,他向就診卡內存入200元,當天復查結束后,卡里的余額是116元。
"100多元錢不多,但卡在我手里,錢卻被別人取走了,這種事不應該發生。如果我卡里不只是這么少的錢,那損失可就大了。"王興亮說。
沒有辦卡人身份證,照樣能取余額
院方查到了王興亮就醫期間的全部交易記錄,記錄顯示,這張就診卡在12月12日下午3點多被銷戶,卡里余額被取走。院方調出的監控錄像顯示,取錢的是一名女子。經王興亮辨認,這名女子是他遭遇的交通事故中另一方的律師,取錢時并沒有出具就診卡,僅將一張預繳金收據交給了辦卡中心工作人員。
院方門診接待中心一名姜姓主任表示,只要有預繳金收據,同時說出收據上的人名以及電話號碼,便可以將所有余額取出。
王興亮說,9月住院時,對方曾給他的就診卡里預存過錢,因此,他懷疑12月12日對方律師取錢時,出具的便是當時為他交費留下的收據。
記者聯系了該律師,對方以事故暫未結案為由,拒絕回答取錢原因。
醫院稱就診卡確實存在漏洞
12月31日上午,省立醫院東院辦卡大廳里一直有患者及家屬排隊辦卡。辦卡前需要填寫一張信息登記表,工作人員根據登記表上的信息進行登記,確認身份證以后,便可以免費辦理就診卡,省立醫院東院將此卡稱為醫卡通。
"我們會檢查患者的身份證,但是有時候急診病人確實來不及出具身份證。"姜主任說。
據姜主任介紹,大多數患者比較擔心錢存在卡里的安全問題,一般情況下,存入的錢都不多。
記者觀察發現,還有一些患者退卡結算時,只說名字和電話,沒有出具收據也可以成功退卡。
"就診卡確實存在漏洞,但我們在門口的公示牌上寫了,患者需要妥善保存收據以及就醫卡。"姜主任表示,如果退款大于2000元,工作人員會對身份證等相關信息進行進一步核實。
就診卡安全等級低 醫院存責任
為了進一步了解就診卡使用過程中的安全問題,記者對濟南多家醫院進行了調查。
各家醫院對就診卡的稱呼各有不同,但這些卡都是為方便患者就診,記錄患者就診信息,在掛號時辦理的。預存一定金額以后,患者的各種費用就可以從就診卡內扣除。如果看病交費過程中卡內余額不足,患者需要先到辦卡大廳續費。幾家醫院辦、退卡程序和省立醫院東院基本相同。
還有幾家醫院雖然也需要辦就診卡,但卡片主要是為方便劃價,掛號、取藥還是交現金。不過,如果需要住院,就需要辦卡并預存現金了,而且患者住院預存的現金數額一般都比較大,動輒幾千、幾萬元。
省立醫院東院門診接待中心姜主任表示,醫院對醫卡通的使用規范進行過討論,認為現如今在使用上比較完善,同時,大廳里有使用醫卡通的溫馨提示,對類似王興亮這樣的事,醫院沒有太大責任。
山東宇鵬律師事務所律師梁文波則認為,只要知道就診卡登記的姓名以及電話就可以將錢取出,說明就診卡的安全等級很低,在王興亮碰到的事件中,醫院存在責任。
本報見習記者 許亞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