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本報記者呂修全 實習生王依松
十幾年前,濰坊青年高發文在榮成石島做船員,結識了好心的勞保用品店店主張茹文。高發文等船員因信任張茹文,在出海打魚時,將工資托付給張茹文代領。高發文離開石島后,漁業公司的欠薪逐步發還。到2007年,高發文的最后一筆工資5000元兌現,但他卻失去聯絡。七年了,5000元的利息也有了1000元,身體不太好的張茹文急切地想把這筆錢還給高發文。

船員出海前
請張大姨代領工錢
66歲的張茹文是榮成市石島管理區大魚島村村民。十幾年前,張茹文承包了村里的勞保商店。小店逐漸成了船員們上岸后閑聊聚會的場所,歲數大點的船員叫她大姐,歲數小的喊她大姨。
在常到店里的十多名船員中,有一個叫高發文的濰坊人。張茹文回憶說,當年的高發文30歲左右,身高約1 . 7米,身體健壯,大眼睛,性格內向,少言寡語。船員們信任張茹文,出海前,總有四五名船員請求張茹文幫忙保管現金,高發文也是其中一個。
2003年,漁業公司發展遠洋捕撈,船員出海兩年,工資是一般漁船上的三倍。高發文報了名,臨走前拜托張茹文代領工資。由于當時漁業公司不景氣,工資常拖欠,公司給船員們打的欠薪條也被張茹文保管起來。
最后一筆欠款兌現
高發文卻再也沒來
2005年,出海兩年的船員們都安全回國了。下了船,他們第一時間跑到張茹文店里報平安。張茹文將每個人的工資、匯款明細整理好,一一交給各船員。欠工資的白條仍由張茹文代管,眾人再次委托張茹文將來幫忙代領,之后就紛紛回家探親了。
高發文的工資領完后,還有2萬元的白條。2005年和2006年的年底,高發文兩次到石島,領走了兌現的1.5萬元。高發文最后一次到張茹文的店中時,說他在濰坊一家塑料廠上班,挺忙,請假也不容易。
2007年年底,船員們被拖欠的工資終于全部兌現,其他人都趕回石島領走了工資,唯獨高發文沒有來。張茹文沒有高發文的電話,把5000元領出后存到了漁業公司的賬戶里。但高發文始終沒有來領這5000元。
怕被誤用
存單背后寫“高”字
去年11月,漁業公司把高發文的這筆存款取了出來,交由張茹文代管。此時,5000元加上利息已成了6000元。張茹文把這筆錢存到銀行,還特意在存單背面寫上了一個“高”字。“我擔心我走了后,孩子們當成我的錢給花了。”張茹文患心臟病四年多,身體每況愈下。
沒有高發文的電話和地址,張茹文實在不知道該怎么把錢給他。她曾找高發文以前的工友們打聽,也曾到漁業公司查詢職工檔案,但都一無所獲。到派出所求助,民警通過戶籍信息查詢到的“高發文”,卻都不是張茹文掛念的“小高”。
張茹文學會了打字,逐字逐句把尋找高發文的事寫成文,讓一位朋友發到了網上。她不大懂上網,只希望通過更多的途徑找到高發文,“請告訴他,石島的張大姨手里還有他的6000塊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