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1月24日訊 據(jù) 山東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生活幫》報道,濰坊的王先生就特別喜歡吃豬耳朵,每次趕集都要買一點回家。這次出門走親戚,他捎帶著在集市上買了兩個豬耳朵,卻發(fā)現(xiàn)這次的豬耳朵有點不大對勁,仔細一瞧,竟然像是“人造假豬耳朵”。

圈里是沂水縣東北部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這里每個月逢一、逢六都會趕集。到了年底,大集上都格外熱鬧。濰坊的王先生到這里出門走親戚時,捎帶著買了點熟食——兩個豬耳朵。
王先生表示,豬耳朵已經(jīng)切開吃了一半,當時吃的時候他并沒有太在意,味道也并無特別之處。因為“你弄上點味極鮮,切一棵蔥,切點香菜一拌,很香。”
吃起來味道很香,為什么王先生非說這是假豬耳朵呢?原來,最早發(fā)現(xiàn)不對勁的是王先生的對象。她發(fā)現(xiàn)切開的豬耳朵里夾雜著一種類似于果凍兒的透明狀東西,而且脆骨都是斷開的,甚至豬耳朵上都沒有毛。
為了進一步證實自己的想法,王先生還找到鄰居,讓他們幫忙來辨別真假。他們看了之后都說是假的。
那么,王先生買到的豬耳朵到底是不是假的呢?如果是假的,這樣的假豬耳朵又是怎么造出來的呢?又怎么大搖大擺的擺到集市上銷售嗎?另一種結(jié)果,那就是豬耳朵是真的。那么,對于王先生提出的兩個疑點又該如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