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3月5日訊(高唐臺 劉金)一幅十字繡作品《清明上河圖》,這就是林立強和妻子張艷的心血之作,圖中里面眾多的人物,宏大的規模,空前地將北宋時期汴京河上繁忙、緊張的運輸場面,描繪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
林立強告訴我們,這幅圖是和妻子從08年7月份開始繡,直到去年的12月份,花費了一年半的時間,繡完這幅長2.3米,寬1.2米的《清明上河圖》,平均每天繡十字繡在8個小時以上,總共繡了160多萬針,所用的線長達1萬多米,提起當時如何想起繡這幅畫,林立強有自己的初衷。
林立強介紹說:" 在網上看到人家這個宋朝張擇端人家畫了幅清明上河圖,挺好,很有這個歷史底蘊,我對古代文化里也比較熱愛,所以后來我就買了一副清明上河圖,張擇端里他用一副清明上河圖留下了古都汴京繁華,我哩也想通過這幅十字繡吧給自己留個紀念,趕到上了歲數以后,回想一看,我年輕時除了工作以外,我其余的時間哩沒有碌碌無為,最起碼給自己留下了一個小小的紀念。"
林立強告訴記者這幅十字繡只是清明上河圖整張圖中的一部分,描繪的是上土橋及汴橋兩岸的繁忙景象,是當時汴京最繁榮的地方之一,而且其中人物多、景色多,整張圖中沒有一處空白的地方,顏色搭配十分豐富,就織線的顏色就有37種,要繡好這么一幅作品,夫妻倆的辛苦可想而知。
妻子張艷說:“清明上河圖是十字繡中最復雜的,業余時間、節假日了所有的休息時間都用在十字繡上了,這是接近40萬個格其中這任務接近二三百個人,很楞復雜,俺老公為了繡這個圖繡的腰疼,從來沒有想過半途而廢了,中間把它放下不繡了,沒有那樣過。”
為繡好這幅作品,林立強專門設計了一張十字繡繡架,來控制自己手上的力度。并查閱了北宋時期汴京的社會狀態,對張澤端的作品進行了耐心、細致的研究,對每一處的景色、人們運用不同的壓線力度,挑選出最具神色的、最逼真的十字繡繡法。現在看見到"絕世佳作"能在他們夫妻的手中完成,感覺特別地自豪。
林立強說:“繡完以后哩心里很高興,很激動,看著這個圖的時候很有成就感,因為這個清明上河園啊有很深的歷史底蘊,宋朝的張擇端老先生哩他通過這幅圖,把中國厚重的豐富的歷史通過這幅畫把它記錄下來了,借助古代文人的這個成就唄,繡了一個十字繡,也借此反映咱這個太平盛世,甚至以前宋朝繁榮的歷史更不能比的,現在這個社會啊比以前富裕上百倍上千倍,咱也不能忘記咱繁華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