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穆靜實習生阮一鋒
44歲的平陰縣人馮振河患肺氣腫多年,并引發肺心病,成為遺體捐獻志愿者是他多年的愿望。近日,在平陰縣紅十字會,馮振河的妻子白芳將自己和丈夫的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交到工作人員手中,夫妻倆均成為遺體捐獻志愿者。
馮振河家在平陰縣,今年44歲,20年前患上肺氣腫,并引發肺心病。近日記者在平陰縣人民醫院見到馮振河時,他正躺在床上與妻子聊天。多年病痛的折磨讓馮振河嘴唇發紫,渾身浮腫,肚子腫脹,躺一會兒就憋得難受,只能跪在床上才舒服些。
“多年前我看到媒體上報道有捐獻遺體的,我也想捐獻遺體。”馮振河告訴記者,由于常年患病,他多次考慮到自己去世后的安排。在五六年前,馮振河看到媒體上有關于捐獻遺體的報道,馮振河萌發了捐獻遺體的愿望,并將這個想法告訴了妻子,沒想到妻子不但支持他捐獻遺體,還表示自己也想捐獻遺體。白芳表示,夫妻倆感情很好,丈夫決定捐獻遺體后,她也決定與丈夫一起捐獻遺體。
馮振河和白芳的老家在平陰縣平陰鎮南門村,目前夫妻倆和兩個女兒在平陰縣城居住。馮振河和妻子曾經賣過水果,但隨著馮振河身體變差,僅靠白芳一人忙活不過來水果攤的生意。現在一家人僅靠白芳在建筑工地打工賺錢維持生活。
生活雖然清苦,但夫妻倆生活態度樂觀。在鄰居們眼里,馮振河和白芳生活態度樂觀,不少做法也“很超前”。“兩口子很早就開始無償獻血,而且獻過很多次。捐獻遺體這種說法也是從他兩口子那里聽說的。”
“與其一把火燒了,不如留著遺體為社會做些貢獻。”馮振河告訴記者,岳父岳母在幾年前相繼去世,遺體被火化。經歷過親人去世后火化,馮振河和白芳更是覺得與其將遺體燒掉,不如將角膜留給需要的病人,將遺體留給高校做研究。
而說服親人同意其捐獻遺體,也經過了一段時間。馮振河告訴記者,剛跟家里人提起捐獻遺體的想法時,父親母親并不同意。“想到捐獻遺體后,身體就不完整了,讓老人們難以接受,但后來看我堅持也就沒再說什么。”